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当我们眼前的欲求被满足时,往往容易忘记更大的欲求,或忽略原有的目的。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紧张与松懈,只要一部分的紧张解除了,其他部分的紧张就会减轻。我们可充分应用这种欲求满足的心理现象。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的心可以说是一直处在等待得到满足的原动力中。但是,只要发觉其中一种欲求很明显地得到满足,整个情绪与注意力就会跟着移动。 这种心理倾向,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我们无法断定,我们所得到的满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很多人甚至利用这种心理弱点控制、操作人心,即先满足你眼前的小欲求,以使你忘却原有的目的。所以,我们应注意不要落入这种满足的陷阱。 7.人若不能得到具体的理由或意义,会有极大的不安 曾有一部美国电影传达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片中女主角是一位高中女教师,她与未婚夫正准备结婚,但是有一天她发觉,她的未婚夫根本就拒绝与她约会。过去虽然也有几次约会被取消,不过,那是因其他事牵绊或因工作的关系无法分身。而这一次,即使她一再追问原因,对方也并没有多做解释。不久,就与另外一个女人结婚,永远在她面前消失了。她当时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这种不安的情绪下,最后走向堕落之途。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变成这样?--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主题。从人的心理构造来看,这是必然结果。因为,当人对某件事实发生的理由,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白时,会产生极大的不安,而采取异乎寻常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安是被敌人攻击时,想保护自己的动物性行为反应。就像我们突然发现尸体时,大部分的人都想尽快逃离现场。 以电影的女主角来说,她不清楚未婚夫冷淡待她的理由,而且,这种不安感会逐渐扩大。如果对方向她说明原因--即使是欺骗也无所谓--相信她不会有这么明显的不安情绪。当然,被抛弃这件事本身,亦是制造不安感的来源,但是相比不说明原因而引起的不安,还是后者影响大。 有时问题并没有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可是,人一旦面临不了解其中意义的事,就会显得焦躁,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处理事情。我们在日常谈话中,如果听到非常抽象,或概括性、语意不清的话,即使是其内容确实很有道理,也很难表示赞同。相信有些读者在看深奥难懂的哲学书籍,或其他专门性书籍时,多多少少会有类似的体验吧。 8.太顺利时,工作的效率反而不高 很多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经常把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列为考虑条件之一。但对公司企业而言,人际关系好并不一定能带来好处,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易使企业的成员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不仅忽略企业原订的原则、目标,而且也不能预见达到目标之前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