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情感‘雷区‘(3)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当演唱者的视线投向哪一方时,哪一方的观众就变得非常激动,发出尖叫声,甚至昏过去。

  这即是"投影"效果的表现,当自己梦中情人的视线一转动,我们往往就认为对方在注视着我们而兴奋不已。

  来听演唱的女孩子们,并不一定是真的迷那位歌星的歌,而是着迷于歌者对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有些男性并非条件特别好,却颇受女性的欢迎,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他们在与女性接触时,都表现得相当亲切、殷勤,并尽量让对方感受到他的好感,只要女性有此感觉,慢慢地终究会接纳他。这大概就是所谓有"桃花运"的原因吧!

  5.相似社会背景或态度容易产生好感

  我们在爱情小说中常可看到,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男女,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强烈地吸引着彼此。这种情节的安排,主要是想制造罗曼蒂克的戏剧效果。很遗憾,实际上这种情形实在是少之又少,就像一句成语所说--"物以类聚",背景悬殊的组合其实并不多见。

  这种"物以类聚"的说法,并不限于男女的关系上,同性之间的交往亦是如此。一个从小在乡下长大的人,对都市人会表现得很冷淡,原因不外是因成长环境不同,而无法了解对方。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否互相了解,并不完全取决于成长环境的因素,但这毕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在相同环境成长的人,无论在态度或社会背景方面,共同点必然很多,而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成为亲密的好友。同时,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认为好朋友能了解并肯定自己的意见。

  相反地,我们容易和与自己背景不同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心理上认为对方必然对自己没有好感,进而因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肯定而感到不安。美国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人在心理状态不安定时,想加入与自己相似的同伴的倾向很强烈。

 第36节:情感‘雷区‘(3)
  由此可见,人很容易被与自己社会背景、态度类似的人吸引,或者说如果揣测对方会对自己有好感,就愿意主动接近对方。某些推销员或善于交际的人,就很懂得利用此点,他们会先调查对方的兴趣、学历、家庭成员等,故意向对方揭示这些方面的共同点,并以此为话题,使其产生共鸣,进而深入对方,轻易得到对方的信赖。

  6.小恩小惠成大事

  在很早以前,某地农民因荒年求助于政府机关,许多人同时汇集在机关门前,此时有一位机智的官员站出来对农民们说:"好,等一下我一定会听各位的请求,现在想必大家都饿了,吃饱了再说吧……"然后交代属下准备饭菜给他们吃,并以诚恳的态度说明政府的难处,农民不久就一一离去。这位官员到底说了些什么话来说服农民,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在与农民谈判之前,先让农民饱餐一顿,这种做法的确聪明。一顿饭并不能完全解除农民的不满,可是如此一来,农民得到暂时的满足,才会静下心听那位官员的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248.html

更多阅读

第50节:行为‘雷区‘(3)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不会轻易地修改,与目标始终保持紧密的关系。心理学将此称为"宣布与想法的效果",不仅可应用到自己身上,也是改变他人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心理学家罗森索尔的某种实验,他请学校的老师在每班

第44节:态度‘雷区‘(3)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同样地,即使你没有当董事长的能力,只要一直摆出董事长的架  势,慢慢地,你就能拥有适合于这个地位的能力;就像你的功课虽然不怎么好,而在行为举止方面一直装个优等生,渐渐地会产生自信心,功课

第38节:情感‘雷区‘(5)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对一个团体来说,最危险的事莫过于所有成员具有相同的思考方向,如此一来,很可能会以团体的意志决定事情,而使得非理性的意见获胜,这也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尔温·强尼斯所说的团体思考症状

第37节:情感‘雷区‘(4)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当我们眼前的欲求被满足时,往往容易忘记更大的欲求,或忽略原有的目的。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紧张与松懈,只要一部分的紧张解除了,其他部分的紧张就会减轻。我们可充分应用

第35节:情感‘雷区‘(2)

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的威廉·詹姆斯,以及丹麦病理学家蓝克,曾针对这种心理倾向作过研究,他们把研究出的学说称为"詹姆斯-蓝克理论"。他们发现情绪与身体的关系,并非过去我们所想的,先

声明:《第36节:情感‘雷区‘(3)》为网友旧情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