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这就像有些儿童原本已不再尿床,但是却因为母亲生了弟弟或妹妹,无法再完全占有父母的爱心,所以又开始尿床。依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叫做"退化"现象。如此说或许残酷了些,但是当一个人以做梦般的神情炫耀着自己的过去时,的确已展现了潜在的无可救药的不满。
![第18节:观察七:话题(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2065901209.jpeg)
5.话题展开的方式与人类心理 观察话题除了话题的内容外,还要注意话题展开的方式。我们在说话时,最忌讳的是大家正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某人突然站起来提出与问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像这样的人多半支配欲、自我显示欲都很强烈,而且藐视他人,缺乏关怀他人之心。如果你的同事当中有这样的人,你必定会发现他根本不可能与大家和睦相处。 除了支配欲及自我显示欲强烈的人以外,还有一种喜欢当众猛造话题的人。这种人深怕被他人取得主导权,力图保持自己的优势。比如在与外商谈判时,倘若你在语言方面没有信心,以致无法抢先提出话题时,对方就会不断依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提出话题。如此在话题的逐渐改变中,你只能依照对方的方式与他洽谈,结论当然也会倾向于对对方最有利的方向。因此,无法主宰话题,就表示你已输了。 在谈话当中当然可以改变话题,但是,如果你毫无脉络地改变话题,听的人一定会深感困扰。狂躁病患者发作时,如果有人谈林肯总统,他正巧在隔壁房间听到了,就会说些发音与"林肯"相似的事情。这种情形,精神医学称为"意相奔逸",这当然是病态的。而一般人如果不断改变话题,一定是无法整理内心的思绪而使之支离破碎。像这样的人与其说话题丰富,不如说他无法逻辑地整理思绪。 以上是说话人本身提出的话题。另外,有些人从不刻意提出话题,但是却经常追随他人的话题。若是较优秀的记者,还会扩展对方提出来的话题,最终,往往能够将对方所知道的情报全都导引出来,可谓是谈话专家。当然,一般人当中也有这种很会听人说话的人,从性格方面来说,这种人能够深入了解他人,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最后我们从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反应,来分析人的深层心理。最容易了解的是有意避开话题的心理。人对于异性或金钱等自己强烈渴望或深感自卑的对象,其渴望或自卑的程度越深,也就越怕被人发现,所以会在无意识中避免接触这一类的话题。例如明显地忌讳谈性问题的女性,即可如此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