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关于表面的不满,及其与心理真正意识之间的关系,一位瑞典学者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以近200名女性为对象,做面对面的问话,结果发现越是对薪水不满的人,也越是无法热衷于工作的人。当然,按照她们的说法是因为薪水低而无法热衷于工作。但仔细盘问,发现正是讨厌该工作的意识,支配了薪水低的不满。 这一点与伊索寓言中出现的狐狸逻辑相同,即"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由于这种失败的不愉快体验或自卑感作祟,急欲给自己找个正当的理由下台,心理学将这种情形称为"合理化"。抱怨待遇不好的上班族,正是以薪水低的说法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的事实反而合理化了。

上班族的不平与不满,也有很多是对上司的不满,而这个话题也有合理化的倾向,例如,"A部经理如果没有和总经理的女儿结婚,他一定早就被派到分公司去了,因为他毫无办事能力,废物一个"。这种瞧不起上司的上班族,内心多半有着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在心中如怒火般燃烧,但自己的能力又不够时,就会设法找出自欺欺人的逻辑。也就是说,为了让自己接纳无法升官的事实,只得抬出上司无能的说法(并非客观的判断)。 4.隐晦地表达不满 如果无法把不满合理化,或者无法以其他的话题来取代,而且知道如果将这种不平与不满告诉实际对象,一定会遇到很大的抗拒时,人们会将不满压抑下来。但这种不满一旦累积多了,自然会采取特殊的形态表现出来,比如迁怒于他人,或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去攻击对方。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酒席上,看到几个人以在座的上司为话题,假装喝醉了而以开玩笑的话破口痛骂。不论他是否真的喝醉了,像这样的情形,都可当做是心中累积的对上司的不满脱口而出了。 利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话,是打算即使对方认真了也采取不负责态度的姿态,即事先准备了逃脱的方法,所以依各人的看法不同,你也可以说这是最卑鄙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在这种气氛下把心结说出来,多少可以减轻敌意或恨意,具有缓和效果。无论如何,请勿忽略开玩笑,因为这当中可能隐含着真意。 不过,有些人的欲求不满,并不会以抱怨或不平的方式出现,而是采取如炫耀过去这样完全相反的方式。比如在餐厅里,偶尔可看到年纪较长的男性,对同行的年轻职员,畅谈自己的辉煌过去。但是他越谈得开心,越会造成四周的冷场。从深层心理来看,如此炫耀过去的人,多半是跟不上新时代的变化,或者升迁的好路子被阻碍了,或者无法继续适应该项工作,因而变成欲求不满的人,为了忘记现在,只好向过去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