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生活中怎样学会成熟:成熟法则》
4.从视线的方向观察他人 第三个重点是视线的方向,看对方是否直视。这有一个经验之谈。 在某一次座谈会上,多湖辉先生发现出席者之一A先生,一直不愿意看坐在对面的B先生,便立刻想到他们之间必定有什么过节。这时,座谈会的话题一直进展不顺利,他想促使坐在B对面的A说话,于是问A先生:"关于B先生的意见,不知您有何高见?"话才说完,A便立刻开始猛烈地攻击B。后来他才知道,A以前曾经和B争论过,有过挫败的教训,所以他一直想找机会反攻,因此A一有机会就开始猛烈攻击,以至于座谈会很快地白热化。
![第11节:观察三:表情(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2192182606.jpeg)
如果对方是异性,瞧一眼就把视线转移的人,多半含有强烈的性欲求。比如在电车或公共汽车中,有一位美丽女士上车时往往全车的人都会把视线转向她。但是,年轻的男性却经常很快就把视线转开,这表示他们非常关注那位美女,可是深层心理却发生了强烈的压抑作用,才形成这种自我控制的表现。 不过,如果一个人不管对对方的关心或欲望多么强烈,都始终斜眼瞪着她表示他很想多了解对方,可是又想将自己的关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所以头不动而只是以眼角去瞄。行为科学家阿宾·葛夫曼博士说:"只是瞄一眼而不敢直视,这是一种表示我信赖你,但并非怕你的行为语言。"这种态度表示对对方怀有尊敬与信赖,特别是当女性以这种眼光看男性时,你该相信他们是很有希望的一对。 5.眼睛的动态是深层的心理表现 第四个重点是视线的位置,也就是从哪里射出的视线。你可以回想一下办公室里的情景,也可以回顾一下自身的情形。通常领导与部下接洽公事时,领导的视线总是很直接地由上往下看,相反,有时其实部下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上司的事,但视线的出发点总是比较低,而且强度也比较弱,这是因为在深层心理中,一般地位越高的人越想对部下保持威严。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形,与地位的高低无关,即个性内向的人多半无法直视对方的视线,很容易把视线移开。 最后的重点是视线的集中度问题。例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某些辩论会中,如果甲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乙方的弱点时,乙方的眼睛必定会很快地左右转动,这证明他心中正在思考攻击对方的方法。因为人忙着思考时,或是紧张、不安、怀有戒心时,都会尽可能伸展其视线,以期得到更多信息。并且,想要平静下来时,也会不停地转动眼睛。 假如你正在和对方说话,对方突然把视线移向地面,这表示他想 拒绝眼睛的刺激,希望更专注地投入自己的思考中,整理自己的思绪。有些人在沉默思考时,总喜欢把眼睛闭起来,或是把视线投向远方,这也都是要尽量减少眼睛刺激的表现。 等自己的思绪整理好了,或者有了新的构想时,眼睛就会再度灵活地转动,开始有规律地眨眼睛,这表示已到达意识的转换点,不久,他的话就会脱口而出。 只要这样注意他人的视线,对方的心理就会令人惊讶地清楚呈现在你的脑中,所以人们常说"眼睛和嘴巴一样会说话"。等你能够充分熟悉、了解视线以后,就可能比他口中所言更深入地获得其深层心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