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方案成效初显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增加财政投入,陆续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去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走在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对此有海外媒体报道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全球衰退之际,大规模刺激计划成功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一直在为恢复本地经济注入资金。欧盟在去年11月投入2000亿欧元,用于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也把上任后的头把火点在了经济刺激上,履新未满一个月就推出总额787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
随着经济刺激资金陆续开始发挥效应,自5月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多项经济数据开始转好:美国5月消费者支出和收入双双实现上扬;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6月IFO商业景气指数实现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法国6月商业信心指数也高出此前预期,预示投资者预期转好。
由此可见,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联动效应已经为经济增长埋下了引擎,尽管到目前为止其动力作用尚未完全显现,但“预热”基础已经铸成,恢复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经济衰退速度有所放缓
全球经济的复苏或可从两方面加以考察,其一是全球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其二是主要经济体表现。就前者而言,分析人士日前普遍认为其将呈现U形复苏。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就预计,如果全球应对措施得力,世界经济增长将可能出现U形转折,在2010年实现复苏。
个别经济体的复苏路线图则可能大相径庭。有关人士预计美国可能呈现L形增长,即陷入较为长期的低谷或增长较为缓慢,但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日前乐观表态称,其对美国经济正接近企稳抱有信心,美国经济有望实现V形复苏。
新兴经济体在本轮危机中的表现堪称抢眼。尽管无法持续保持此前的强劲增长势头,但在一些权威机构将发达经济体增长预期陆续下调至负值时,这些机构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正增长仍抱有信心。
尽管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到底沿着哪一条曲线延展尚无法给出定论,但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全球整体还是个别国家的经济衰退速度都已有所放缓。而目前最大的悬念或许是,这一次全球经济的回升是要继续靠发达国家的恢复带动,还是由新兴经济体担纲领衔 复苏风险不容小觑世界银行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调降了对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此举为几个月来持续膨胀的市场乐观情绪切切实实地浇了一盆冷水。但就在此后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30多个成员国的经济前景预期。主要机构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证明所谓的“预测”只能提供一个参考值,对全球经济最切实的研判,应该立足于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失业率飙升是经济恢复增长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数据显示,美国5月失业率升至9.4%,达到26年来最高水平,而自美国经济2007年底陷入衰退以来,全美失业人数已达630万,仅次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纪录。
在失业问题的困扰下,作为经济晴雨表之一的房地产市场也承受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标准普尔/Case-Shiller美国房价指数在2006年7月触及记录高点后,至今已累计下跌近三成。参与创立该指数的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称,美国房价的跌势可能还会持续数年。《华尔街日报》认为,只要房地产价格下滑,银行就会遭受更多的损失,消费者就会保持谨慎,经济复苏就会“气若游丝”。
复苏蕴藏的另一大风险是全球贸易的萎靡不振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贸易组织(WTO)3月份发布的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创二战以来最大降幅。经合组织则更为悲观,预计全球贸易总量今年将下降13.2%。贸易疲软促使各国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措施,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此警告称,保护主义恐将扼杀全球经济复苏,“需要继续密切关注。”
在评估全球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和成效方面,半年时间或许太短,但终究已显露出些许端倪。而全球经济究竟是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实现复苏,还是在更远的未来恢复增长,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