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7)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007年下半年基金发行市场的狂热就是如此。当年股票基金暂停发行前最后发行的基金是四个QDII产品。从数据可以看到,当时发行市场的狂热。2007年过后的市场遭遇长达一年的大幅下跌,当时成立的基金到2009年结束仍然大多元气未复。

  作为投资者,需要时刻提防这一现象,同时要争取摆脱“羊群效应”,在面对投资热潮的时候,保持冷静。

  图1-2显示的是2008年至2009年3月偏股基金发行的月均规模。

  图1-2 2008年至2009年3月偏股基金发行的月均规模

  从图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初股市还在高涨的时候,基金很好卖,但显然后来都被套了。随后股市下跌,基金越来越难卖,但在低谷买入基金的投资者,现在都赚了。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即某类型的基金卖得很火热的时候,你再凑上一份子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发行很清淡的时候往往蕴藏着机会。

  用基金经理惯用的说法是,在多数人“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而在多数人恐惧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下手了。

  进阶阅读:

  1.为什么基金销售时机和投资时机是倒挂的

  销售时机和投资时机是分别针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来说的,基金公司无疑是希望能够抓住好的销售时机,从而可以卖出更多的基金;而投资者也希望找到合适的投资时机,目的自然是为了赚钱。

  葛优在那个“神州行,我看行”的广告里面说:“我相信群众的力量。”不过这话用到投资基金里面的时候,也“相信群众的力量”恐怕就不灵了。

 第7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7)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馆子,我们可以瞅着人多的地方去。人多的馆子一般来说口味不错,而那些门可罗雀的馆子多少都有点问题。这些事情是可以重复的,如下馆子,吃过一回还可以吃第二回,在餐馆没有更换厨师的情况下,你第二回很容易得到与第一次一样的体验。 所以好的馆子人会更多。

  基金则不一样。市场在变化,经济周期在变化,每发一只新基金都是一次新的尝试。那么,下馆子的方法显然不能用在这里。

  但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却与下馆子是类似的,即市场是否体现出“赚钱效应”。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此前的投资者在市场中赚到很多钱之后,会受到影响而入市。大部分投资者习惯的是“跟随”而不是“发现”。

  比如2009年上半年,指数基金的业绩显著,随后发行的指数基金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情形也不只是发生在基金上面。从历史数据看,新基金的募集资金规模基本与股市的热度相关,即股市处于低点的时期,新基金的募集规模也处于低点,股市达到高点的同时,新基金募集规模也处于高位。A股的开户数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形。

  图1-3显示了开户数的变化与当月偏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的变化(2008年1月~2009年3月)。

  图1-4显示的是月末估值点位与当月偏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2008年1月~2009年3月)。

  图1-4月末估值点位与当月偏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

  在我国香港市场的情况也类似,2007年香港市场的基金销售也创下历史性的记录。当年香港基金销售总额为455.5亿美元,其中净额69.5亿美元,较2006年分别上升87.1%及82.5%,创历史新高。

  从基金开户数上看,国内的基金开户数从2006 年初的145 万户迅速增长到2007年11 月底的2533 万户,开户数增加了约16倍,远远超过股票指数的涨幅。其中,85%的账户是2007 年新增账户,95%是2006 年后新增账户。

  基金发售和投资时机的倒挂,不仅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存在,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上也存在。可见,中外投资者的习性都是如此,人性中的弱点并不容易改变。

  2.市场狂热之时,很难听到质疑声

  次贷危机来临时,危机的蔓延似乎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很多人质问,专家和媒体哪里去了?为什么他们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 而对于国内的投资人而言,真正的预警者似乎也不存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678.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6)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创新封闭式基金:不断诱惑你的基金  创新封闭式基金——同样是2007年开始出现的一类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冲击远远没有分级基金那么大。不过,这种基金充分利用了人们逐利的心理,因而也具

第15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5)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009年5月,市场上出现了名为“长盛同庆”的创新可分离交易基金,在发售当天就卖出了146亿元,成为当时的市场热点之一。  在私下里,不少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和记者都感叹:这真是一个“捞钱

第14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4)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一些投资者也许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盲目相信一些研究所的报告,而不考虑到研究所和基金的真实关系。所以,对于一些新基金的推荐报告,你别太当真。当然,那些用数据说话的榜单,大部分时候还

第1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3)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显然,越是在行情不佳的时候,员工自购数量也越可能大,以此来支持自家公司的发展,加上员工自发的购买基金行为,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得太多关于基金业绩的信息。  图1-8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铁

第12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2)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自购不代表基金公司的信心,那基金公司准备赎回自购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代表市场危险了呢?  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些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末,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当时基金公

声明:《第7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7)》为网友梦里梦不醒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