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3)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而对于明星基金来说,还有下面一些额外的风险需要考虑。

  2.基金经理都是偏执狂?

  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往往都有其偏执的一面,或者说有投资方法和思维上的惯性。

  有些基金经理执著于自己的选股思路,比如对于“白马股”①的偏执,他们从来不选择那些从未听过名字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是从他们精选的“白马”公司中获取超额收益,同时他们也坚持低换手原则等。在2008年的熊市来临之前,也有基金经理宣称“不择时”,其选股策略就是“买入—持有”。

  (文本框内内容放到页下作注解)

  从理论上看,公募基金的比较基准是相对的,即他们考虑的是超越大盘。但是选择绩优股就一定能跑赢大盘吗?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情况会有所不同。

 第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3)
  比如,从代表大盘绩优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看,从2005年4月11日编制到2009年8月底,其点位是2830.27点,即相当于上涨了183%。但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中证500指数,到2009年8月底的点位是3278点。

  同期沪指的涨幅是115%,深成指的涨幅是245%。考虑到沪深300和中证500都是跨市场指数,难以得出绩优的沪深300超越了市场的结论。

  而另外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则以挑选“黑马”为己任。在2009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王亚伟就是这样的例子。他挑选的基金重仓股,极少出现同行都热衷的股票,如银行、地产等,只有那些中小盘、不显山不露水的股票得以入选。

  在选择基金的同时,投资者应该多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以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这种风格,而不仅仅因为是明星基金就盲目地相信和选择。

  3.业绩好的基金,经理跳槽多

  成功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件好事,不过这也意味着出了名的基金经理将面对更多的诱惑。

  在国内基金市场上,基金经理的流动性很大。以基金的数量为例,2007年5月份的牛市中程,证监会统计的基金数量是328只,而到了2009年7月,这一数量已经达到了502只。而基金公司的数量增长略为缓慢,2006年1月是52家,到了2009年初增长到60家。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的职位太多,而人才太少。

  在这种情况下,明星基金经理可能会成为投资总监,而更多的情况是成为另一家公司的投资总监。这样的例子在2006~2008年间太多了,而且一直在延续。

  从2008年开始,明星基金经理们有了一个新的去处:专户理财业务部门。这项门槛颇高的业务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可有可无,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能够收取“业绩报酬”,无疑是基金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这一方面来看,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都被调派到专户部门,增强其吸引力。

  这其中,被媒体报道过的就包括南方基金的吕一凡、易方达、肖坚等人。

  另一种诱惑来自于明星基金经理们自己的野心。

  2009年8月到9月间,光大银行发行了一款私募基金产品,其中投资顾问有5家,分别是北京星石、上海尚雅、深圳民森、上海从容和上海涌金,这5家私募基金背后的管理者分别是江晖、石波、蔡明、吕俊和刘红海。

  如果你从2006年即开始投资基金,那么多少应该熟悉这5个人的名字,比如江晖曾经是工银瑞信的投资总监,而吕俊曾管理一度风光无比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他们随后都陆续进入私募基金行业,其中的原因也许说上一天都不一定能 说完,比如金钱的回报、成就感、投资价值观的实现等,而最主要的原因应是业绩好的基金经理选择的渠道也越多,因此他们安于一个位置的几率也就越低。

  旧时有句话说读书人的人生,叫“学而优则仕”;现在放到明星基金经理身上,则有“绩而优则升”、“绩而优则私募”等。

  4.规模大了也麻烦

  明星基金的另一个难处就是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就像中年人发福一样难以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682.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6)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创新封闭式基金:不断诱惑你的基金  创新封闭式基金——同样是2007年开始出现的一类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冲击远远没有分级基金那么大。不过,这种基金充分利用了人们逐利的心理,因而也具

第15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5)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009年5月,市场上出现了名为“长盛同庆”的创新可分离交易基金,在发售当天就卖出了146亿元,成为当时的市场热点之一。  在私下里,不少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和记者都感叹:这真是一个“捞钱

第14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4)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一些投资者也许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盲目相信一些研究所的报告,而不考虑到研究所和基金的真实关系。所以,对于一些新基金的推荐报告,你别太当真。当然,那些用数据说话的榜单,大部分时候还

第1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3)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显然,越是在行情不佳的时候,员工自购数量也越可能大,以此来支持自家公司的发展,加上员工自发的购买基金行为,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得太多关于基金业绩的信息。  图1-8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铁

第12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2)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自购不代表基金公司的信心,那基金公司准备赎回自购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代表市场危险了呢?  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些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末,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当时基金公

声明:《第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3)》为网友懜裏稱仼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