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负利率--越存越赔为哪般 国家为什么要"拉动内需"?老百姓存钱为什么会"越存越赔"?树立什么样的理财观念才能不让你手中的钱贬值?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不能不认识一下"负利率"。

一直以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储蓄情结"。银行储蓄一向被认为是最保险、最稳健的投资手段,虽然储蓄的收益较其他投资模式来讲要偏低,但是同样以低风险吸引了大多数保守的人群。然而,当负利率时代无情地到来时,很多人美好的愿景被打破了,大家虽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存钱越多赔得越多。我们必须积极地调整理财思路,通过行之有效的投资手段来抗击负利率。 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呢?这还要从财富的天敌--通货膨胀说起。通货膨胀对现金存款形式的财富危害最大,当你把钱存到银行里,你将来的利息收入,如果抵不过通货膨胀对它的"侵蚀",那么就会出现存得多赔得多的现象。例如,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为1?98%,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只有1?58%,如果再扣除3%的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定期存款率实际上为-1?42%,也就是说,当你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为:10000-(10000×1?42%)=9858元,其中142元白白蒸发了。这意味着将钱存银行得到的是负利率。 负利率时代的出现,意味着物价在上涨,而货币的购买能力却在下降。也就是说CPI升幅过大。所谓CPI是指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008年2月,我国市场食品价格比2007年同时期上涨23.3%,也就是说2007年100元钱就能买到的东西,2008年要花123.30元才能买得到。但是存款的利率却达不到这个水平。当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利率时,货币就在悄悄地贬值,存在银行里的钱也在悄悄地缩水。也难怪有人喊出"就算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的豪言壮语了。专家们一致要求取消利息税也是不无道理的。现在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的都是工薪阶层,那些手中有百万、千万的人,谁还将钱放在银行中食利?钱都投进基金、股票里做投资去了,所以,取消利息税对富人们基本没有实际影响,而对穷人而言,每年可多点买柴、米、油、盐的钱。 这年头,老百姓手中有点闲钱也真是不知所措了。放银行吧,与物价指数比,负利率也在消耗手中人民币的含金量。与美元比,那人民币在不断地升值,去年升值,今年升值,明年照样升值。而与其他货币比,人民币则是微弱地贬值。于是,有了点钱的中国老百姓本能地想到了买房,那请看看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吧,足以让工薪族买房人望而却步。五年前能买一套三室两厅的钱,在三年前只能买两室两厅了,假如你当时犹豫了没出手,那对不起,如今留给你选择的只能是一室一厅了。 面对通胀压力增大的预期,将钱放在银行里已不合时宜。于是各种金融产品和投资方式接踵而至。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式都适合于所有人,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来说,投资理财工具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哪种投资方式,都是含有风险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需要拓宽理财思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让"钱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