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境内外资企业已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产业前5名都是外资、合资企业。中国的外贸比例非常大,3万亿的GDP中,外贸占了2万亿;而在2万亿的外贸中,外资企业的份额约占60%。在经济大省江苏,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份额更是超过了中资企业的三倍以上。
![第4节:GNP--外商为什么怕遭到‘抵制‘(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60378287304.jpeg)
所以,单纯以GDP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会导致本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如果强调GDP,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外地农民工在深圳打工,把GDP留在了深圳,把部分利润带回了家乡;在深圳设厂的外来企业,也把GDP留在了深圳,把部分利润带回了本国或本地区。如果强调GNP则意味着本国企业公民在国内或国外,都实实在在地给自己挣了钱。现在,中国的一些先行者已经把发展重点转向追求GNP,积极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海尔集团已经把分厂办到了"海尔"的故乡德国,同时他们也把产销触角伸向美国,不仅办起了分厂,还建起了令中国人自豪的海尔路。GNP与GDP,仅一个字母不同,而所代表的经济学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 "引进来"诚可贵,"走出去"价更高。从资源开发利用看,GDP多是对本地、本国资源的开发利用,而GNP既包括对本国、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开发利用外国、外地的资源,这对自身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有裨益。GDP虽包含了出口这一开拓世界市场的利器,但GNP则是走出去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开拓市场过程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样看来,追求GDP与GNP的同步发展,并且加强GNP在GDP中的比重才是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