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美丽的事业,是在美化人们的生活”——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才标总是用这句话来鼓励共同奋斗了8年的团队。
受命领航上海鲜花港 人过中年创新业从农场职工子弟到东海农场团委书记,再到东海总公司总经理,一直在农业战线上奋斗的赵才标心理始终有个组建现代农业靓丽企业的梦想。
1997年,适逢中国农业部与荷兰农业部合作,赵才标参与了中荷农业部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的洽谈、建设和运作的全过程,并被任命为该中心的主任。在培养中国花卉园艺栽培技术领军人物的过程中,赵才标的理念不断受到一些现实情况的冲击——比如购买进口花卉种苗费用高额,因为其中包括该品种的专利费用——这让赵才标萌生了一定要培育出我国自有专利的优质花卉种苗的念头。
“在我国,农业搞好了人民才会安定、才会感到幸福。”赵才标结合自身农业子弟的经历讲到,“上海或许成为不了农业大市,但不能没有农业,所以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成为农业强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规模性的现代化生产的花卉产业一直是上海的空白。”2002年9月28日,由中荷农业部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东海总公司三方出资组建,毗邻上海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浦东洋山国际深水港的上海鲜花港横空出世。在受命担任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初,赵才标细细地将鲜花港的发展思路、产业规划想得清亮透彻:将种源农业、装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逐步集聚,推进鲜花港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作为国企负责人,带领团队用国有资产创业的赵才标总是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在保值的基础上增殖”。因此,鲜花港所有的发展思路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开市场之先河。
从鲜花港创立初始阶段,赵才标就将高端花卉作为主打方向。“现在市场上的低端花卉很多,其他的花卉经营者就可以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低端市场并不需要一个注册资本五千万人民币的鲜花港来加入竞争。我们要做的是发挥现代园艺设施装备的先进性,依托坚实的技术保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花卉,并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要通过农业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实现设施农业向种源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两头延伸,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科学发展。”
随着玻璃温室数量的日益增加,上海鲜花港被戏称为 “中国玻璃城”;而这座“玻璃城”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水肥、光照、温湿度都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按键来进行操作,成为红掌、凤梨、蝴蝶兰等中高档花卉生长的“摇蓝”。通过与国际知名的花卉种源公司的合作,上海鲜花港还成功实现了花卉种苗的本土化生产,带动全国花农和花卉种植企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赵才标和团队想到,能否让玻璃温室的形态和水族馆一样,人们穿梭在温室中欣赏鲜花的曼妙,却不会触碰、伤害花卉;能否有效利用科研过程中球根类花卉的开花期,让鲜花港成为一个人们休闲赏花的场所?
2005年3月,上海鲜花港举办首届300余万株的郁金香花展,大获成功,并逐步形成一季一景,四季鲜花盛开的观光格局,春季的郁金香展集中了数百个品种300余万株新品郁金香,夏季的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到秋天的菊花、新品玫瑰,冬天温室花卉宛若花的海洋,鲜花港也由此迈入国家4A级景区的行列,填补了上海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农业景区的空白。而如织的游人又为此前极少涉及花卉零售产业的鲜花港打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很多游客都愿意将这些市场上并不常见的芬芳带一缕回家,甚至互联网上都有过“从上海鲜花港买回一盆花如何侍弄”的网友提问。
关注科技人才 放手让年轻人去干
鲜花港是技术和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科技育花、了解产业情况成为了鲜花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赵才标认为传统农业的靠天吃饭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传统经验型种植与现代标准化种植的区别就在于设施、科技和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成了赵才标格外用心的工作之一。
在赵才标眼中,并不是只有专业的大学生是人才,那些与他共同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是人才。“不能让年长的人才感到失落,导致人才流失,我会让这批老专家做顾问,成为鲜花港的智囊。新招来的大学生要一点一点培养,比如让他们在老专家的身边工作,时刻都能学习知识;送他们去荷兰学习先进的花卉知识;建立奖励机制,让他们拥有比同行从业者更高的收入。”
大学生的研发积极性很高,但搞一些日常的小科研不见得会出成果,而无论项目大小,凡是科研都需要经费的支持。赵才标鼓励年轻人不计成果地搞基础科研,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科研作为基石,不可能有大的科研成果一下子冒出来。这些年轻人十分感念赵才标的知遇之恩:“单纯的企业家不会做不求回报的投资,给你时间、经费、做你的后盾。赵总不仅仅是我们的领导,更像是我们的师长。”
来鲜花港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外地留沪的情况,赵才标为他们在远离市区的鲜花港修建了职工宿舍和食堂;天冷了为每个人发一床鸭绒被,让他们可以安然度过没有暖气的上海冬天;电视机使用几年后效果不太好就马上更换新的……
心细的赵才标更让年轻人感激的,是在工作中对他们不拘一格的使用。很多年轻人在赵才标的大胆使用下,来到重要的岗位,成为了经理、副经理等等中层管理人员。赵才标经常对团队高层说:“放手让年轻人去干!”
尽管现在已不是当初创业的“非常阶段”了,但创业时代一些优良的传统被赵才标和团队完整地保持了下来。直到现在开会,所有与会人员无论职级高低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话,互相找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班子成员要互相补台,不能拆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是我们东海人的共同事业。”赵才标对团队如是说。
积极探索产业模式 完全复制鲜花港并非易事
经过不到8年的历程,上海鲜花港已建设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以花农培训、花卉种植、新品展示、新品研发、种苗出口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的作用不但要探索出一条新模式产业践行之路,还要向各地有学习需要的单位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很多城市、单位都希望复制上海鲜花港,但赵才标认为完全复制上海鲜花港的模式很难,无论从政策上、地缘上还是时机上,上海鲜花港都占尽了先机。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山西省太原市都曾派团来上海鲜花港考察、学习,期冀在本地也能建造一条规模相当的花卉产业链。最终只有北京成功建立了北京国际鲜花港。赵才标与团队欢迎来自市场的良性竞争,因为有对手才会使自己有压力进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现在上海鲜花港选择与重庆市合作,打造重庆人民的花卉休闲园地。花落重庆,是因为北京已有国际鲜花港,天津距离北京过近,目标消费者重叠;太原的气候和当地消费水平不够理想;而重庆人重视休闲,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市场有很大的开发余地。
赵才标和团队将上海鲜花港看作是一块园区经济,但不拘泥于园区经济的传统经营思路,将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和租赁经营等三种模式应用于鲜花港的园区经济。每年有500多名离开土地的农民和农民工来到上海鲜花港,成为新一代的农业工人。原国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2006年6月视察鲜花港后感慨:“我到过不少地方,参观过不少企业,鲜花港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管理之严、效益之好,全国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