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层培训选择:做最好的执行者》
在破获一起连续入室强奸杀人案后,上午锦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表彰破案有功人员,下午王立军就召开案件倒查责任追究处理大会,处分了13名警察。 其中包括一名分局副局长被行政撤职、一名派出所副所长及一名民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东北民间管这叫“扒皮”。处分的理由之一是:罪犯家离派出所仅一百多米,而且完全符合11项对犯罪嫌疑人的推测特征,派出所却没有将之排查出来。 这种破案后倒查责任的机制极为有效地限制了侦查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大大改善了警察队伍的精神风貌。 类似的事情,在王立军身上还有很多很多。 王立军的做法,与一般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作中,“没办法”常常是一些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实际上往往也成为了他们不去解决棘手问题的借口。 那么,为什么一些难以处理好的问题,在王立军这里就能解决的好方法呢? 很简单,他在责任心的指导下,要求自己没有任何借口,即使一时“没办法”也逼着自己想方法。
![python3 定时执行任务 第38节:第六章 执行任务不打折 (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70275287398.jpeg)
下决心想方法,往往就会有方法。而那些过去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因此而迎刃而解! 我们再来来看看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怎么做的: 1964年,王永志当时还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工程师。 当时,钱学森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在进入即将发射的阶段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由于正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剧烈膨胀,这样一来,导弹的贮箱内灌不进足够的燃料,这将严重影响火箭的射程。 有关专家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法,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王永志提出来可以采用“适量泄出推进剂”的方法。方案刚一提出,大家都连连摇头,本来就因为高温膨胀,加进去的推进剂就不够,现在还要减少,那不更影响射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