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左右逢源的职场达人:π型人》
因为他具有双学位、双专长,加上过去在院内表现杰出,二度返台就职的陈维昭成功获选为台大医学院院长。 接着他又因管理医学院的绩效卓越,当选为台大校长,为台湾的大学教育开创一个崭新的格局。 他曾提到,管理大学与管理医学院其实存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没有那段无聊的抽血训练及那件“狗背心”,陈维昭不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取得医院管理的第二学位,他也不会升任台大医学院院长,日后也不太可能获选为台大校长。 50岁那年赴美深造、建立第二专长,是陈维昭最有价值的投资,为他的人生带来难以估算的有形及无形收益。 彼得原理

看完陈维昭校长的成功故事后,让我们回头思考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 前文曾提到,格鲁夫是一位具有先知卓见的企业管理者。在他的《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一书中,谈到著名的“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系统阐述了上班族升迁的状况与机会。只要用心做好工作,就会受到上司赏识,被提拔至更高职位。在高职位上,仍然全力以赴、认真工作,就会再次受到上司赞许,升迁至下一个职位。在这种正向循环下,就有机会持续晋升,直至最高职位。 刚就任职位A时,经过短暂的适应期,终于熟悉工作状况,自身的实力得以充分发挥,顺利创造出良好绩效,故薪资亦水涨船高,进入“薪资快速成长区”。 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因自身能力及体力未必能适应环境的迅速变迁,业绩表现不如以往,薪资仅获微幅调升,故进入“薪资缓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