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4000人都没有官僚的公司: 所谓“特殊及平等”,按照李开复的理解,就是一家公司到了4000人的时候,居然还没有官僚现象的出现。
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的潘锦辉博士,至今仍对6年前的李开复记忆深刻。
当时,李开复是微软中国研究院(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正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的潘锦辉,则是研究院一名普通的实习生。
清秀而文静的潘锦辉,以“小女生”的心态揣度着自己的院长:他应该是个很威严的人。然而,一切都出乎预料。“他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威严,而是非常温和,非常有幽默感”,潘锦辉很愉快地对记者回忆说,“他察觉到了我的紧张,态度很亲切、很随和,很能化解我这种不安的情绪,一刹那让人感觉到,他把自己放到和你平等的地位上来,和你交流。”
这符合李开复一贯的风格,尽管在成功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得到比尔·盖茨的赏识之后,他荣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而就在潘锦辉盛赞记忆中的院长时,李开复却身陷一场由跳槽引发的著名官司。那段经历一度使李开复的心情很坏,当然,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很乐意回顾自己今年5月27日去Google面试时的情景。“我们发现你还是很Googlely的一个人。”坐在李开复对面的,是Google的创始人、总裁及副总裁们,他们看起来非常满意,“说实话,我们非常担心你的风格不见得适合Google,因为我们是很特殊、很平等的。”
所谓“特殊及平等”,按照李开复的理解,就是一家公司到了4000人的时候,居然还没有官僚现象的出现。
他一直都很Googlely
身为明星职业经理人,每天都要与管理打交道的李开复,其实是讳言管理的,他觉得应该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来发展。这也是他毅然选择Google的理由之一。Google的“特殊及平等”也是李开复在管理中渴望实现的。
李开复广为人知的一件趣事就是:女儿2岁的时候,他就把“小可爱”抱到自己膝盖上来,教她如何使用鼠标,看她如何玩游戏。
“开复老师,你是想把女儿培养成接班人吗?”某天,当一个学生这样问他时,李开复幡然醒悟,忙不迭地表示,“绝对没这个意思。”
不久前,13岁的大女儿果然明确地告诉他,“爸爸,我对电脑没有任何兴趣,我绝对不可能学电脑!”李开复立即微笑着回答:“我百分之百地支持你!”
“Google的创新模式是典型的Internet模式,就是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平等地创新,他有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当他做出好的结果后,他就可以自己主持团队,不用经过经理就可以自己做创新,然后直接放在网上,把世界当做‘实验室’,让大家使用。做得很好我们再最后做成产品。这种创新的模式是很独特的。在别的公司,经理可能管三个人、五个人;在我们公司,一个经理可能配合50个人或者100个人。我说配合,就是因为管理是我们很不喜欢用的一个词。”
李开复觉得,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正是Google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扁平的组织结构下,Google应该做到比别的公司规模更大依然不会染上一些不好的官僚作风。在美国,公司有4000多人都没有染上官僚作风。目前在中国我是唯一的一个员工,那么我想,在中国应该很多年都不会染上官僚作风的。”
而对给自己带来无尽麻烦的老东家微软,李开复的措辞就显得温和有加,“我不想特别去批评微软,因为任何的大公司,我觉得都有同样的官僚现象,微软并不见得比任何一家同样规模的公司更官僚。”
不可否认的是,恰恰是微软的官僚,令李开复最终无法忍受。他透露给记者的信息是,在去Google之前,自己就在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有合适的机会,哪怕冒一些风险,也要考虑。尽管在1年之前,崇尚诚信的他还表态说,自己会在微软一直做下去。
最昂贵的“人力资源经理”从递交辞呈直到9月13日的法庭宣判,李开复一直情绪低落。
法庭没怎么难为李开复,经过5个小时的听证后,当天就作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
Google也随即宣布:李开复博士将立即开始几件重要的工作,包括招聘、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以及和中国政府部门沟通联络。
在Google拿着千万美元年薪的李开复,因此被微软嘲笑为“天下最为昂贵的人力资源经理”。
李开复显然并不太在意。5天后,他来到中国,忙于一场又一场的讲演,招收“50名关门弟子”作为Google的员工,以及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挑选一个合适的办公地点,这些他都要求亲自执行。
那段时间,李开复甚至还不顾疲惫去看场地,去询问要拉多少米的电线,以及一米线要多少钱。不要以为李开复喜欢事无巨细,“如果你跟我说,‘你的工作只是挑选一个新的场地’,那我不干。但是,如果我做了这个就可以得到那个,那我就乐意去做。我爱创新、我爱培训新人,但我必须挑选一个工作地点,才能够有资格创新和招聘新人。”
同样的态度,还被放在了招聘新人的过程中。10月的某天,形容自己“每天几乎要看1万份简历”的李开复,在邮箱中发现了一封似曾相识的自荐信。“我有点奇怪,为什么同一封邮件会收到两次?”于是,李开复做了个小小的调查,结果发现,写自荐信的人,显然做了大量的工作,“用户名kfl、kaifulee、kflee,信箱后缀gmail、hotmail、yahoo等等,他把能想到的邮箱地址全部寄遍了!”
接下来,自然是个欢天喜地的结果:这位自荐者有幸成为李开复的第一位“关门弟子”。
按照李开复的设想,到明年6月之前产生的这50名“幸运儿”,都将得到自己的近距离培养。
“他们的编程已经比我厉害了,所以我无法培养他们的编程能力,但是公司有其他的人可以帮助他们。”曾经是“编程天才”的李开复谦逊而认真地表示:“我觉得我能帮他们的,就是怎么把他们的思想变成产品?怎样能成为团队中优秀的一员?怎么能够理解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怎样与人良好地沟通?怎样确定自己的理想?我希望融入公司的过程,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平衡、多才的精英,而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才。”
“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比起美国最优秀的学生已经毫不逊色,不过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智商和情商发展不平衡。害羞、不善沟通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李开复为未来的关门弟子们制定了一个为期6-9月的特训计划。
“也许我都不应该成为老板”
李开复认为新人刚进公司首先要培养“待人处事”的方法,为此他设计了一个“虚拟公司”的培训方法,用三四个小时模拟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然后让新手们学习,怎么样在适当的时候讲适当的话,怎样能用最好的方法沟通说服别人,怎么样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怎么样以诚待人,怎么样能有团队精神。
培训的第二阶段聘请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帮助设计课程,让每个人在计算机知识方面补充自己,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2个月,并且全都采用远程教育。
李开复的愿望是,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可以开始完成项目,熟悉公司运作和掌握公司的工具后,Google中国研究院就开始施行美国式的管理,即员工自己工作,近乎无人的管理。这可能要到2007年。
耗费如此大的代价和心血,李开复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他看来,管理是有不同风格的,“Google在中国起步的时候,我更倾向于聘用青年学生,21、22岁,可能大学刚毕业,也有些硕士和博士,进入我们的工程院。”这些青年才俊,可能更需要一个教练,而不是一个什么经理,“我刚开始的角色肯定是教练,当他们慢慢成功了,我可能更要扮演一个管理者加技术参与者的角色;而这个管理者并不是去‘管’他们,而是就像一个负责工程的副总裁那样,放权而自由地让他们去创新。”
在李开复这位技术天才的眼中,职业经理人其实也是自己乐意扮演的角色之一。
“职业经理人就是说,经理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要以职业道德来做我的工作。”话锋一转,李开复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对我的员工,我要做一个很亲和的、很在乎员工的老板;我想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也就是做一个放权、信任员工、培养员工的老板。也许,我都不应该成为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