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粗暴行为却完全是个例外,毫发无损,且越骂越勇,为什么?更关键的是,如果“粗暴”是一种领导力,乔布斯何以化粗暴为神奇?
乔布斯又开始“老夫聊发少年狂”,继前段时间批驳谷歌的“不作恶”是狗屎以后,最近又猛烈抨击Adobe Flash ,他称之为“CPU hog”,hog从字面上看是“猪”,他的意思是“CPU资源霸占者”。
如果评一个全球粗暴CEO榜,乔布斯绝对是名列榜首者。就像一位研究苹果的专业人士所说,乔布斯通常有双重面孔:一张是迷人、热诚的传教士脸孔,另一张则是冷硬、冲动、口无遮拦的臭脸。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CEO的“粗暴”会酿成品牌大祸,而乔布斯的粗暴行为却完全是个例外,毫发无损,且越骂越勇,为什么?
更关键的是,如果“粗暴”是一种领导力,乔布斯何以化粗暴为神奇?
乔布斯颇为知名的是对内粗暴。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时,员工的感受比较复杂,甚至时有点“解脱”感。当时,乔布斯还年轻,常常痛骂下属,有时会做得很过分。前苹果公司首席科学家拉里•泰斯勒就说,“每个人都曾受到过乔布斯的威胁,因此,“恐怖分子”即将离开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解脱的感觉。”
很有意思的是,1997年7月乔布斯重返苹果的第一天就是粗暴开场,在听完苹果经理人几句语焉不详的答复后,他呵斥他们说,“是我们的产品有问题,那么产品有什么问题呢?”
重返苹果后的乔布斯“粗暴”依然。有一次,在苹果服务支持部门的一次部门会议上,乔布斯走进来,走到主席台前说道:“服务业务在我们公司糟糕透顶,服务部的业务人员根本没脑子。”会议室的经理们吓呆了,乔布斯甚至把服务支持部门的头给吓走了。
但是,乔布斯通过一系列的恐吓和粗暴行为,成功地在苹果建立了紧迫感的文化。
乔布斯的“粗暴”其实也有他自己的清晰逻辑。比如,乔布斯在面试人的时候,会故意采取粗暴的方式,甚至大加抨击,让面试者心烦意乱。看看乔布斯自己如何解释:“在面试过程中,我会多次故意让面试者感到心烦意乱,批评他们之前的工作。我想看看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他们是否会屈服,他们是否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持有坚定的信念、信仰和自豪感。”
乔布斯“粗暴”风格背后,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有观察人士分析,乔布斯确实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的人类潜能运动中的家族困境训练,比如原始尖叫疗法等。乔布斯是一个好学生,乔布斯年轻时有过在领袖手下的经验,从佛学领导者科宾••西诺到共同村的领导者罗伯特•弗里德兰。所以对他来说,学习统治和影响别人的经典手段并不难。
在苹果专家利安德••卡尼看来,乔布斯是一个很会判断他人性格的人,他冷静而谨慎地对人进行评定。有时,一些恐吓只是纯粹的表演而已。通常乔布斯当众眼里斥责下属是为了对其他员工起到震慑作用。
现在,你会明白:乔布斯的粗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粗暴。
乔布斯更加强悍的是对外粗暴。不管是口诛,还是笔伐,乔布斯粗暴对待的外部对象有很多:IBM、微软、戴尔、索尼、谷歌等等。
有没有奋起反抗的,有。有一次,乔布斯粗鲁地想要和一家公司供应商断绝往来。苹果服务部负责人杰夫表示反对,因为那样做会使苹果面临诉讼危险,而且会使公司的存货积压。乔布斯根本不不在乎:“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去死吧。”后来,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这一事件把苹果送上法庭,苹果败诉。
乔布斯够狠吧,根本不怕诉讼。不过,现在,乔布斯很能把握尺度,他批驳谷歌、Adobe Flash粗暴言辞都是非官方场合。
更为关键的是,公众之所以对乔布斯的“粗暴”有这么大的宽容度,是因为:乔布斯的“狠”不是“小狠”——强权、刻薄、蛮横、震慑——尽管这都是乔布斯的领导风格之一,而是“大狠”——一种改变世界的决心、使命和强大的驱动力。
事实上,一般公司真入不了乔布斯骂眼,他只对战略级对手怒骂,也是给公司内部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以前是IBM、微软,现在是Google、Adobe。这次批驳Adobe Flash也是战略级的,表面上看,Flash能让用户免费获得目前只能在苹果App Store付费获得的各种性能。背后来看,是互联网平台级公司一场争夺产业链和控制力的战争。
乔布斯就是一个角斗士。“角斗士”是被学者李褒曼所大力推崇的一种领导风格,这种领导者拥有强大的信仰和价值观,为之奋斗不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光有雄心和豪情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事实上,大多数创业型企业家都有这种“角斗士”气质,而乔布斯则是山之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