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管事的部分应该尽量科学化,大易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办事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大易管理,在以“正德”、“利用”、“厚生”之道,来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因此科学要和伦理相结合,即是管理科学要赋以伦理观念,才不致出现严重的管理失调现象。今天许多沉沦于物欲享受、自甘于堕落颓唐甚至丧失道德勇气的现象,便是只知科学不管伦理的后果。我们推行科学管理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西方管理的弊端,以人本的科学,来实施合乎人性的管理。 理人的部分,则显然应该尽量艺术化。西方艺术,多属英雄豪杰式的伟大,令人崇敬、膜拜。我国艺术,则为圣贤式、仙佛式的庄严与亲和,使人如沐春风。西方管理的艺术,表现在管理者自身的伟大。中国管理者则必须以其伟大影响众人,使追随者也因而伟大。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然而大易管理,特重科学与伦理合一、艺术与品德结合,所以不是“管人理事”而是“管事理人”。主要区别在“不重管人,不可不理人”,使人性的尊严备受器重。 在当今倡导人性管理的声浪中,大易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原因是中国人对人性的了解与人心的洞察,实在是举世第一。 管理的方法,首先要求定位,称为“絜矩之道”。组织成员各有职务,各有作用,调和得很好,合成一个方形。我们不喜欢金字塔式的组织精神,所有成员都隶属金字塔顶端的首长,心就不得其平。絜是“合”,矩为“方形”:组织成员彼此有关系,却并不互相隶属,各尽其责,自由自在,那样才能心平,也才合乎人性。 其次要定性,称为“经权之道”。经指有所不变,权即有所变,站在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有所变,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管理智慧。可惜有些人根本误解“以不变应万变”的真义,仅知变而不知常,难怪其乱变了。 持经达权,便是有原则地应变。有经无权的管理,过分僵化与呆板,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有权无经的权变理论,则过分偏向权宜应变,容易流于乱变。唯有把握有经有权的精神,才能适时定性,做到合理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