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我们可以每天试着占卜一卦,然后把这一卦从头看到尾,思索它的含义、玩赏它的用意。这样做,既充满兴趣,又能够增进自己的认识,日积月累,成绩必定可观。 也可以拿六十四颗玻璃弹珠,每个珠子上面用胶纸贴上一卦。每天顺手抓出一个弹珠,看看上面胶贴住的是哪一卦,然后查明它的卦辞,省思它的爻辞,再用来对应实际的事务。久而久之,自然贯通易理。
![前言 第9节:易经的管理智慧 前言(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80084445755.jpeg)
总之,不要心急,不可以稍有心得便认为自己懂得易理。抱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心态,以渐进的方式,偶有所得,便拿来应用;行得通,更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应该是研究大易管理的最佳原则。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我们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周三代以前,人们便十分注重实际的行动。这种重行的思想,到大禹治水时,已经达到最高峰:整整八个年头,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入内探望。我们研究大易哲学,基本上也是希望对实际的行动,具有帮助。 详读六十四卦,不难发现大易本身,就十分重视力行。从乾卦开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告诉我们应该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发愤自强,小心谨慎,才能够处于险境而不生危害。到第六十四卦未济,也告诉我们事业尚未完成的时候,应该坚持中正、审慎进取、尽力而为,逐步促使一切恢复正常,而达于完成的地步。 研读这本书,相信不是一次就能够看得明白的。特别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易经》的人,更会觉得有很多地方根本摸不着头脑。我们建议先从头到尾,整个看一遍,有一个概略的印象,然后才重新仔细地分章阅读,用心思考,必然有所领悟。 有时候会觉得,看了后面的说明,才更了解前面所说的事理。在本书中,我们并不采取解说《易经》的顺序,却是以说明管理的思路为依据;前后有些重复,无非在强调这一部分应用在管理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