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钻石走私案或将改变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未来



系列专题:中国珠宝首饰

 

2010年1月8日深圳破获的“特大钻石走私案”一时如睛天霹雳,在业内外激起惊天巨浪,一下子让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处于全国人民的峰口浪尖。钻石走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业者来说早已屡见不鲜,但此次一下子就抓了几十个印度人,并且涉及数家知名企业和1.68亿元的巨大走私金额,这着实让大家大跌眼镜。不仅如此,随着整个事态的不断演进,相信这个事件也许会形成链式反应,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未来。

据2009年1月23日在京出席2009中国珠宝年会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孙文盛会长透露:2009年我国黄金珠宝市场依然保持了10%的强劲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200亿元。其中,包括黄金、钻石、铂金、钯金、玉石、珍珠等在内多种饰品的年销售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时2009年我国的钻石首饰销售总额超过250亿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黄金消费则近500吨,有望超过印度位列世界第一。以上的数据统计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潜力,同时也让这次深圳特大钻石走私案成为全国的焦点事件而受媒体追捧。

试想一下,2009年中国全年钻石首饰销售总额达到250亿元,按行业普遍的3倍左右的加价率计算,则钻石首饰进货成本总额约为80多元亿,按平均钻石占整个首饰成本的80%计,则成品裸钻的全年成本额约为70亿元,那么2009年全年在上海钻石交易所正规拿货的比例又是多少?更何况钻石占整个钻石首饰成本的比例也远非80%。不仅如此,一次钻石走私案就涉及资金1.68亿元,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珠宝首饰行业钻石走私现象的严重性,从而也让钻石走私成为了我们全体业者必须要立即重视的问题。

钻石走私是业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众所周知,钻石走私早就是业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据上海钻石交易所官方记录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一般贸易进口钻石总额(其中成品钻饰已占99.4%)仅5.38亿美元,除去内地少量出产的钻石矿,保守估算至少价值70亿元的钻石原料来源不明。记得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The Blood Diamond》(中文译名:《血钻》)在2007年上映时曾轰动一时,让国人真正的全方位地了解到了国际钻石走私的问题。然而电影中没有告诉我们的事实是,中国的钻石走私其实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钻石矿仅有两处,年产毛钻17万克拉,仅占全球总量的0.14%,需大量进口钻石。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的钻石消费国,这种巨大的产销差额意味着中国将要通过巨大的钻石进口来补充,然而这种钻石进口却一直因国家17%的关税成为一个巨大的灰色市场。曾有人估计,中国以前珠宝首饰市场至少有80%左右的进口钻石是走私而来,这些钻石被称为“灰色钻石”,它们越过了高达17%的法定关税的高闸悄然进入千家万户。

错误不会永远存在,2000年一个名叫艾森伯格的犹太商人和中国珠宝进出口公司以及上海陆家嘴有限公司商议想在上海建立一个钻石交易机构,而这个设想最终促成了中国钻石行业官方的交易和管理部门上海钻石交易所的成立。不仅如此,为了解决严重的钻石走私问题,2006年7月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钻石及上海钻石交易所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将成品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由17%降低为4%,钻石毛坯免征关税和消费税。税率调整后,一部分钻石商家开始走向正规经营,成为上海钻石交易所的会员,向国家缴纳4%的增值税。不过4%增值税的存在仍使钻石走私者依然有利可图,按目前业者估计的钻石走私情况看,每年钻石走私可逃税10亿元,与正规进口的钻石相比走私钻石的利润更高达10%以上。

追本溯源,那么走私钻石是如何流入我国的呢?据有关资料得知:目前走私钻石主要从非洲钻石生产国、俄罗斯、香港3个区域流入我国。走私者大多以旅游方式出境,回程时利用钻石体积小,在行李中夹带不易被发现的特点走私。比如:部分“印巴”籍旅客从境外购买钻石,通过人身藏匿从罗湖口岸入境,然后到深圳田贝、水贝一带的钻石加工厂兜售(这部分走私钻石多为“滴血之钻”)。另外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销售纺织品与机电产品后,获得大量当地现金,为规避汇率风险,在当地用现金购买钻石,然后夹带回国并卖给做珠宝生意的亲戚朋友。即然我们基本了解了钻石走私的途径,试问这些现象为什么样会长期存在呢?究其根源也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钻石走私利润太高了。国际钻石行业有一条公认的准则:只要钻石进口环节税赋超过5%—这是一般场外交易(非正规渠道进口)的成本,走私者就有了利润空间,更何况在中国进口和消费税赋早非5%,这就大量滋生了钻石的走私。二是钻石走私实在太方便了。有人说钻石是上帝的礼物,现在看来一点不假,上帝给的礼物就是好,价高、物小、携带方便且无法有效检测,走私起来易如反掌,远比毒品、汽车、电脑和其它常见的走私品更具走私优势。

钻石走私现象是无奈还是贪婪

 观察:钻石走私案或将改变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未来

有人说:存在就是合理的,钻石走私也多有似乎合理的无奈之处。例如:中国是一个贫钻的国家,钻石国内的年产量仅为毛钻17万克拉,国外巨额的进口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国家目前的成品钻的进口关税高达4%,虽然这与以前的17%相比有了大幅的降低,然而对比日本的2%仍显得相对较高。毕竟中国的消费者远没有日本的消费者那样富有,中国的钻石首饰销售总额也刚刚超过日本,因此对钻石征收4%的税比例也许仍然过高。不仅如此,国内正规的钻石采购又又十分的不方便,全国的珠宝首饰集散地在深圳,而钻石交易所却在上海,这对于高速运转的珠宝首饰物流来说实在有所不便,同时向正规的钻石交易所采购不仅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还有入会的高门槛和服务态度的不尽人意等问题。上述的理由或许给钻石走私提供了一些无奈之处的例证,但假如中国的钻石关税降到基本符合消费者和业界“可以承受”的范围,或是完全取消钻石关税走私真的可以全方位杜绝吗?我想也未必,因为钻石走私的真正根源其实是贪婪。

贪婪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虽然由于国家政策原因造成整个珠宝首饰行业的钻石纳税过少,但终究有些珠宝首饰企业开始了依法纳税,这充分的说明依然有“守法公民”。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不法公民”呢?我想不外乎是难以舍弃的既得利益,什么行业利润率过低都只是借口,难道利润率低就可以堂尔皇之地去偷去抢吗?也许说既得利益难以舍弃有些绝对,但试问大家难到没有见到所谓的那些报怨利润低的珠宝企业家们不正在忙着上市吗?不是正在水贝附近的高档消费场所夜夜笙歌吗?当通过钻石走私获取高额暴利成瘾的时候,当普通人都可以通过钻石走私大收其利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拷问我们的珠宝首饰行业,我们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是不是真的病了?再多的理由也许改变不了一个最真实的现实,钻石走私绝对贪婪惹的祸。

如何拯救中国珠宝首饰行业

报怨和空谈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行业的问题-爱华网-终究还要在行业中寻找解决答案,通过对钻石走私的成因来分析,我们或许可以从两方面部分解决或是缓解钻石走私问题:

一方面,构建更加合理和健康的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环境。

作为业者我们深知钻石首饰正成为我们行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钻石首饰的较高毛利支撑,光靠黄金首饰的微利我们的终端零售商是很难生存的。然而这一切不能建立在钻石走私的基础上,否则我国的珠宝首饰行业可谓处于危崖之下,迟早要出大问题。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国家进一步降低钻石进口关税到1%左右将是一个关键,君不见盗版光盘在正版光盘降价后的惨状吗?虽然降税在表面上会使税率下降,但总体国家实收的税费总额增长一定会弥补这部分损失,毕竟对于现在那些相对“功成名就”的珠宝企业家们来说,继续违法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在钻石的相关税率大幅降低之后,中国的钻石交易所整体或部分搬迁至深圳对整个珠宝首饰行业发展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一个偏安的“小朝廷”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如此巨大的“珠宝帝国”。在珠宝首饰行业的“深圳钻石交易所”建立起来后,全面的放低入会门槛和提高服务水平将是一个关键,就如同现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一样,100克的黄金金条随便就可以买,那么钻石走私的温床就会大幅缩小。在降低税率,搬迁交易所,放低交易门槛后,增加打击钻石走私力度就成为保证珠宝首饰行业有一个健康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如果执法不严钻石走私仍会成为一小部分人的“特权”,前面的工作也许会前功尽弃。其实加强打击钻石走私的力度,光靠一阵风式的“扫荡”是没有什么太大效果的,而长期的“举报重赏”定会令钻石走私不敢再大张旗鼓。

一方面,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优胜劣汰和培养行业领袖。

在国家政府作出相应的努力之后,珠宝首饰行业自身也要做好自律工作,毕竟钻石走私也是行业自身的问题之一。这次钻石走私大案过后,钻石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是一个十分自然的事,试问谁还敢顶风作案继续走私钻石呢?钻石采购价上涨之后,行业完全有理由组织起来投资建立一些磨石厂,同时大家再全方位的通过合法途径进货,保证大家都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钻石走私引起的钻石价格上涨对行业的影响就会很快消减。如果大家的采购成本都是一样的,又有谁会再挺而走险去采购走私钻石呢?

在一些大厂由源头上加强自律后,应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全行业签署公示《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打击钻石走私自律公约》,《公约》的主旨就是加强行业自律来构建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这样既可以恢复国家对行业的信任和扶持,同时也会让消费者看到一个崭新的珠宝首饰行业。《公约》的重点是联合打击不法的走私钻石经营者,发现一个举报一个,举报一个打击一个,让那些正在经营走私钻石的人没有机会危害整个行业,让所有守法经营的珠宝首饰商就可以天天安稳睡觉。

在加强了行业自律和保证优胜劣汰之后,培养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业领袖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不再需要敢于冒险投机钻营的势利商人,我们要的是一大批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真正珠宝首饰商,这些人是需要整个行业培养和保护的。我们的行业协会和其它社会团体要切实的落实好培养行业领袖的责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出国考察和办学来提高整个行业经营者的素质,例如:办一个中国珠宝首饰专业的EMBA商学院,通过商学院的批量培养来建立起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黄埔军校”。

打击中国钻石走私任重而道远

据深圳珠宝行业协会统计,现时深圳钻石首饰加工量逾百亿元,占全国逾八成。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钻石消费需求仍会不断上升,国内钻石的产量与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将导致国内钻石加工业和钻饰销售商仍有可能依赖走私的毛钻和裸钻。在戴比尔斯这个钻石帝国垄断者控制的“DTC(国际钻石商贸公司)-看货商-加工零售商”全球产业链条上,中国珠宝首饰企业处于最末端,从而没有定价的权利。在钻石零售利润越来越小的未来,中国珠宝首饰商们如何对那些在上游高昂着头颅的垄断者开炮也是一个问题。否则上游的挤压,过高的税赋,加上没有及时提高起来的消费能力,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珠宝首饰行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的钻石走私问题和世界的钻石走私问题一样,不可能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扫荡”就会根除,打击钻石走私绝对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藏金于民”的大背景下,在党和国家构建和诣社会的指引下,随着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随着所有负责任企业的率先规范与支持,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一定会根除钻石走私,从而成就一个令世人尊敬的珠宝大国形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298.html

更多阅读

改变的力量:中国珠宝零售模式初探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珠宝首饰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珠宝协会统计,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年销售总额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10年达到2500亿元,2011年销售总额又攀新高,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12%。据调查,黄金珠宝已经成为继住房、汽车消费

观察:中国珠宝首饰专卖店终端现状研究

系列专题:中国珠宝首饰以前我认为中国珠宝产业终端中未来的主流力量是珠宝专卖店,因为珠宝专卖店有着诸多商场珠宝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次考察后我看到了珠宝专卖店的日新月异变化,更觉得珠宝专卖店主宰市场风潮的时刻不远了。不过在考察

观察:中国珠宝首饰商场终端现状研究

系列专题:中国珠宝首饰一直以来,中国珠宝产业终端中商场珠宝占据半壁江山,进而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商场将是中国珠宝终端品牌建设的主流。通过大量一线商场的走访研究,我们可以在商场中看到中国商场珠宝品牌的格局基本已定,或可以说

警惕:珠宝上市潮或将影响中国珠宝产业安全

众所周知,2010年中国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上市总数及融资总额均居全球首位,截至2010年12月12日,2010年沪深两市共有327家公司IPO,IPO融资规模高达4685.22亿元,超越2007年4473亿元IPO历史融资纪录。预计2011年,中国A股IPO融资规模将攀升至6

声明:《观察:钻石走私案或将改变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未来》为网友探险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