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金钱统治》
这就过分了。 弄到砍头的份上,不至于,在收缴私钱的过程中宋璟得罪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私钱不可能禁绝掉,朝廷铸钱不足,再不让私铸,那才会真的很麻烦。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李隆基不可能得罪所有权贵,那些人是他政令的传达者,市场也不可能真的没有货币。当“以此招怨益多”、当“市井不通”,李隆基本人也开始嘲讽宋璟。 接受缴私钱命令当年,宋璟罢相。

盛世货币辩论赛 粮多钱少,就会落价,如果没有私铸的话。 李隆基统治中期,这个问题严重了。并非私铸搞得物价飞涨,而是私铸也满足不了流通需要,长安粮价已经降到一石粮食15钱。很多人认为,应该放开私铸,当然也有人反对。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货币理论争霸赛开始了。 正方选手:张九龄,职务:宰相(下平章事); 反方选手:刘秩,职务:国子监祭酒。 辩论会主席:李隆基,职务:皇帝。 辩论题目:货币可以私铸吗 李隆基:现在由正方辩友陈词。 张九龄:首先,我方认为应该放开民间私铸货币。原因如下,第一,货币经济总体上优于实物交换,目前国家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因为国家铸币太少。第二,铸币给国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还经常赔本。第三,通货紧缩的结果是谷贱伤农,有损国本。详细情况,请见拙作《泉货论》。 李隆基:现在由反方辩友陈词。 刘秩:对方辩友提出铸币不能给国家带来任何收益,但我方认为铸币权必须归于国家,这不是挣钱赔钱的问题,这是皇帝的权威(人主之权),放弃货币铸造权,就等于让皇帝放弃驾驭民众。对于民间私铸问题,我方辩友认为,要禁止,但尺度不能太严。 辩论结果:张九龄胜,民间可铸钱。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有意义的一次货币理论年会,张九龄从朝廷收入出发立论,在官铸未减重前提下放开民间私铸。中国古代货币此时回到自然演进轨道,树立了官方货币信用标准,这在中外货币史上是第一次。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个悲剧,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人丁减少,按人丁收税,财政收入锐减。不过,皇帝还是很聪明的,很快就找到了新财路。 人丁少了,按财产纳税皇帝也不反对。 这被称为唐朝“两税法”:所有人都在居住地纳税,每年两次,纳税数量按财产划分,朝廷不再收实物税,两税以钱缴纳。 李渊曾自认是老子的子孙,因此唐初道教地位很高。武则天登基后打击皇族,道教当然是打击对象,于是她下令焚毁《老子化胡经》,在武则天时代佛教开始兴盛。(《老子化胡经》是典型的阿Q思维,大意是说如来佛祖其实就是老子) 先秦儒学提出“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所以我们的历史从来就看淡宗教,以至于培根指责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民族。到了皇权独大的时代,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只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工具,以此来支持皇帝权力,唐朝僧尼、道士都需要户部发给度牒,也就是宗教工作证。 皇帝才是真正的教主,可以决定你是否是信徒。 崇佛还是崇道,要看教主的心思。 宗教并不总是符合教主心思,比如寺庙僧徒可以不纳丁税,也可以不纳财产税,长此以往是不行的,事情在禅宗这里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