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本篇来源:《长江》杂志,记者李翔。
舆论普遍认为,“国进民退”再次抬头,且来势汹汹。2009年3月的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企业中高层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国企更有利。如何解开缠绕在“国进民退”头顶的疑团?能否为那些“受伤”的民营企业开副药方? 一 问:我们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开始谈,比如说为什么要宏观调控?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说法? 陈志武:这一叫法是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出现之后的产物。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应该说是一种超宏观调控的经济,是宏观、微观都管的经济。市场化改革之后,我们更多用宏观调控这个名词,强调的是政府退出企业和市场的微观管理。 问:市场化改革之后,为什么开始出现宏观调控呢? 陈志武:市场化改革最基础的思路是:经济事务由市场来完成。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规则执行者,就不该作为经营者,也不该以直接利益相关方的身份进行经济活动。但是,在政府退出经济事务、退出经济领域、退出市场,把经济决策权下放到企业和民间经营者后,政府的角色就需要被重新定义——政府成为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在经济出现大问题时,也许民间和市场力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由政府出面,利用政府权力解决。从理念上说,就出现了宏观调控这样的名词。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化革命的一个基本思路。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调控的层面,而是渗透到更加微观的市场管理上。
更多阅读
转载 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 斗罗大陆转载的原因
原文地址: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作者:人性本私形成菜篮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国进民退;低效的国企,依靠垄断政策国进民退挤占市场,却不能完成市场流通的职能;能够发现菜篮子悲剧的根源在于流通成本过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又可以有两种
2016年医药行业新政策 医药政策组合拳,助推国进民退
继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改造运动之后我国掀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先是能源、钢铁行业,现在轮到了医药行业。不但中国医药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大鳄四处“攻城掠地”,而且上海医药,南京医
国进民退 知乎 “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 之殇
国有企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封建时代就有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在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企业国有化的运动,也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两者往往交替出现。可见,国企并不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进与退的方寸之间
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
主持人: 郭洪业 讨论嘉宾: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文宗瑜/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郑磊/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夏保罗/中科招商副总裁 “国进民退”,这个并非是正式政策的概括性
工业4.0五大经典案例 国务院专家解析国进民退五大类案例
“国进民退”五大案例背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 | 马骏 “国进民退”是有歧义的概念,有时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国有企业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