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香港繁荣之路(3)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我知道,许多人说,随着大陆自身的改革,外商和投资者自己可直接绕开香港进入内地,香港的重要性会逐渐减弱。这是对的。但是,中国经济规模会很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上海和香港都会快速增长。的确,在20世纪40年代前,上海胜过香港。但从那以后,情况变了。对中国来说,最好的政策是以香港为主要金融中心,并同时发展上海的证券以及其他金融业,让两地同时竞争,这是对中国最好的做法。香港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问:香港背靠内地、放眼世界,这给香港经济带来了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弊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香港对中国内地的重要性是不是在降低,还是说在增强?香港和内地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创造双赢格局?

  陈志武:过去4年里,每年我都带几十位耶鲁大学的MBA学生来中国,参观考察中国的公司和单位。每次我们都先飞到香港,然后到上海等地。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因为这种顺序能给那些从没来过中国的外国学生一种很自然的适应过程。香港既流行英文,又在文化等许多方面最接近西方,给人的落差感最小。我知道,在硬件上,上海、北京等城市越来越像香港,但在文化、待人接物等许多软件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第40节:香港繁荣之路(3)
  我们的经历和做法也基本反映了多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实践,也反映了他们的感受,正因为这样,在未来许多年里,香港在中国开放中的地位是没法被取代的。那么,在内地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香港的桥梁作用越来越低之后,香港不是会越来越衰败了吗?不用担心,香港只要集中发展金融、教育和医疗行业,这就够了。香港这么小的地方,所能居住的人口本来就有限,用不着跟大陆在低利润空间的领域去竞争,包括在金融、教育和医疗行业里也只钻那些最赚钱的领域,做那些内地同行无法做的东西,小而精应该是香港的模式。比如,在教育领域,香港有着相当的学术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也非常灵活而不僵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所以,香港不必什么都做,而是专做内地制度所不能做到或不能使其达到精华的行业。内地政府也应该鼓励香港的自由发展,保证港府真正对港人负责,只有这样,内地与香港才能有长久持续地双赢。

  问:香港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澳门和台湾能否提供有益的借鉴?

  陈志武:我对澳门关注较少,也不太了解。但对台湾而言,自1997年以来,香港就是所有台湾人都在关注的样板。香港民主实现得好不好、“一国两制”运作得顺不顺,这些都对台湾有直接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就像龙应台女士所谈到的,我们不能以为台湾人只在乎饭碗和钱包。谢天谢地,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老百姓都已走出了为温饱而奋斗的时代,就像香港的新一代一样,台湾的民众也比他们的父辈更在乎是否能过上衣食住行之外的体面生活,在乎自由和权利方面的感受。所以,香港过去10年以及未来的经历都对台湾回归祖国有着具体而贴切的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407.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新能源:新的财富之源与新的世界体系(18)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千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

第42节:香港繁荣之路(5)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问:您本人如何预期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的香港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对香港的未来是越来越有利,还是不利?  陈志武:如果香港进一步从几方面强化其经济与政治结构,香港的未来会继续繁

第41节:香港繁荣之路(4)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问:您如何看待这10年间,香港在世界金融地位上的变化?如今,香港能算得上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吗?目前,香港与伦敦、纽约这两大世界金融中心是否有差距?如果有的话,差距在哪里?这种差距怎

第39节:香港繁荣之路(2)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其次是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些强化了香港作为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作用。香港是内地和外国跨国公司都能接受的中间商,中

第38节:香港繁荣之路(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香港繁荣之路  本文部分内容刊登于2007年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唐勇。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经历了10年风雨洗礼的香港,其回归和“一国两制”的影响如何?香港今后

声明:《第40节:香港繁荣之路(3)》为网友我亦王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