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谈人际关系:卡内基给青少年的礼物》
最近一项关于12岁到16岁学生的研究, 显示30%的学生曾在学校经历过欺侮,也许是受害者,也许是加害者,或可能两者都是过。 我得知这个数据时, 很感惊讶,但是, 接受采访的女孩可是完全不表意外 - 她们只是表示, 这个数据可能还偏低了。她们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以下是14岁女孩朱莉的经验: “我们班上有个叫玛丽的女孩, 每个人都爱拿她开玩笑。 她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班上10分钟做完的测试,她得花上一个小时。她对芭蕾舞很着迷,谈来谈去总离不开她的舞蹈课。还有, 她的样子…!。 我尝试对她好, 不过, 我也没少跟着别人糗她。 她会自我解嘲,并不想让人知道她因为这些话语而受到伤害。不过,她妈妈告诉我妈说,她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痛哭一场。 当我妈找我谈这件事时,我觉得蛮不好意思的。我告诉我妈,我是想帮她讲话, 但是真的很难。 我自己也想被同学喜欢, 我可不想为了支持她而成为同学的靶子。 以前也有人开我的玩笑, 所以, 我知道那种感觉有多糟。。。” 朱莉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她就是一个身处两种立场的人。一个人既然了解被孤立与被调笑的痛苦, 又怎能在他人身上造成同样的感受呢?这似乎有点令人不可置信。不过,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朱莉的语言, 就会发现虽然她以前也被人糗过, 但是她并不能真正体会玛丽的处境。 如果朱莉真的能发挥同理心感同身受,那她就不可能不帮玛丽撑腰。 事实上, 朱莉只是对她妈妈的批评做出了一个响应而已。戴尔。卡内基曾说过:“批评是无益的。 它只能激发一个人的防卫心,促使他誓死为自己辩护。”

实际上,卡内基很看重批评造成的伤害,因为他总是将: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列为第一条人际关系原则。看看朱莉的例子,很明显我们不该像她一样。她容许自己批评了玛丽,责备她的外表与个性,又抱怨不帮忙并非自己的错。我们可能会想自己绝不会像朱莉一样,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 就已经是一种批评了。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在这里批评朱莉, 卡内基深信:“批评,责备,抱怨是任何人都会做的。可是,了解与宽容他人却需要自制力及品德。 其实,我们可以由朱莉的身上学习, 我们都知道被人糗的滋味不好受,由朱莉的例子,我们也可得知伤害别人也不好受。 没有人喜欢自己成为一个恶霸――或是不敢仗义执言的鼠軰。 不过,你完全用不着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人人都可以学会少批评别人, 学会处理麻烦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