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的力量》
让对方看到你和他是一样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好,倾向于认为别人与我们拥有相同的感受,悲伤的或者是兴奋的。当我们发现别人与我们拥有的态度不一致时,我们就会不喜欢这个人。但是当他们与我们的感受和态度惊人的一致时,我们就会喜欢上他,顿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朋友、情侣以及夫妻,都会比那些随机配对的人更可能拥有相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他们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关系就越密切。因为他们依靠着相似性就更容易有共同语言,相互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也比较少,相互之间更容易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内心的稳定感。 因此,如果能找到与对方相似的地方,就容易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并能吸引他们更多的注意。 支持对方的观点 “英雄所见略同”是一种让人畅快淋漓的感觉,两个人相见恨晚之感随之油然而生。但在双方均视为重要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一旦龃龉,彼此不仅以观点不一而告终,还意味着相互在情感上可能出现隔阂。 人们都喜欢给予自己赏识的人,尽量与其的观点、态度形成一致或相似,就迸发出吸引力来。 应该强调双方所同意的事 “不”字一出口,等于把大门关上了,双方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关系。所以,我们在跟别人交谈时,不要以讨论意见作为开始,而应该强调双方所同意的事作为开始。 这是既简单又非常重要的技巧,但往往很多人容易忽略掉。 我们说的不争辩去同意对方的观点,并不是无原则的唯唯诺诺,更不是虚伪的阿谀奉承,它只是想办法实现共同目的的方法而已。 心理换位 很多事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往往很难理解,你先不要急着反驳,站在说话人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就往往很容易理解。因为要学会随时心理换位,尽可能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会使你们的关系大大改善。 寻求同类意识 相似性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然形成的,比如国家、出生地和口音;还有一类则是可以再造的,比如后天培养的兴趣。那么我们寻求同类意识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挖掘和运用天然相似性 两个陌生人在长途客车上相遇,他们的位置都在驾驶员背后,彼此无言。 不料,车开到半路就抛锚了,驾驶员忙了一通也没有修好。其中一位正打算开口,另一位抢先一步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 他听出了对方的口音,于是试探问:“你是天津人吧?”“嗯,是的,不过都离开家乡六七年了。”“噢,我也是天津的。你老家在天津哪儿住?”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只是一个家乡的相似,他们就成了朋友。
![第13节:让对方看到你和他是一样的(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94293727253.jpeg)
除了这种家乡关系,同龄人、性格相近的人也容易产生吸引,因为他们在思想情感、行为方式、时代经历等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容易产生相互间的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