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9)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所以说,不迷信权威,不能被所谓的“真理”所操纵,才可以取得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百多年前,当时科学界几乎达成了共识,用金属制作的机械飞不起来。而本身是工人的莱特兄弟偏不信已有的理论,硬是埋头苦干,结果造出了飞机,飞上了蓝天。对于克隆,过去权威就下过结论:动物是不能克隆的。“多莉”的诞生成为克隆技术领域研究的巨大突破。为大规模复制动物优良品种和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水稻亩产从6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袁隆平从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计划”后,几乎每三年就能让杂交稻单产潜力成功提高100公斤,他的研究似乎是一株最为优良的作物———多产且稳定。 然而,1960年,当在偏远地区中专执教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天然的杂交稻并开始研究时,许多人嘲笑说提出杂交水稻这一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当时,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的经典著作中曾明确指出,“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 1965年,袁隆平写出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但是,由于论文与书本上的经典学说相背离,袁隆平当时又没有什么学术地位,论文的内容并不被学术界认同。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袁隆平回想起过去,曾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阻碍发展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迷信权威。各行各业都有专家,往往很多人都认为专家的观点、学说、著作和行动肯定是对的,只会按照专家的观点去做,以专家的行动为典范。
权威的人,权威的品牌,权威的理论和著作等等,都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某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有一定的昭示和示范的作用。不迷信权威的本质就是敢于创新和大胆实践。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被权威、书本所操纵,创新就没有了空间。而创新对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 要真正实现创新,或者有重大的发现,一定不要被过去的很多成见所操纵,尊重权威并虚心向权威学习,但是决不能迷信权威,被权威操纵。要有挑战权威的决心和信心: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实践。 如果一味地相信权威永远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迷信与盲从,形成“习惯性”思维,而缺少了创新的勇气,制约了发展与前进的步伐。!
更多阅读
第49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9)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
第48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8)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人们总是相信权威,迷信权威,不少人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完全听信与权威人士,可见权威对人们的影响力之大,操纵力之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
第47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7)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也是借力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xx用的同一个品牌的”。同样是消费,多一层攀龙附凤的光环,自然很多
第46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6)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诊所生意一直清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人怀疑她是不是正宗的牙医,是牙医为什么不到大医院去干;二是她的诊所不能用社保卡,医疗费用全部由患者自掏腰包。因而,到她诊
第45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5)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清光绪某年,镇江知府大人想为他的母亲做80大寿,消息传到周炳记木号,周老板愁眉顿开,高兴万分。周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都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