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也是借力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xx用的同一个品牌的”。同样是消费,多一层攀龙附凤的光环,自然很多人愿意借这个光。
![第47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1065928639.jpeg)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阿卜杜拉,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作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其实,他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阿卜杜拉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环宇,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毫不吝惜付给阿卜杜拉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薄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100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招牌就是硬道理。有了好的招牌,自然客源滚滚来。要想使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名人做广告。要想成就某件事情,如果能和名人搭上线,让名人替你说话,操纵名人效应,会是成功的捷径。 ★不添加权威成分,就别想说服别人 在一个化学课上,教授拿过来一只空瓶子,他告诉学生说,这里面装着一种极臭的气体,现在他要把瓶子打开,让臭气散播出去,并测验一下臭气的传播速度。并让学生们在闻到臭味后立即举手,他会一直计时,以便进行计算。说了一声开始之后,教授打开了瓶盖。 15秒钟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然后,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不出一分钟,几乎整个教室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表示已经闻到了臭味,并期待着看看教授如何计算臭气的传播速度以及结果如何。 教授问到:“你们真的闻到了臭味吗?”一部分同学十分肯定的回答说闻到了,而只有少数几个人迟疑没有回答。 这时教授无奈的说,“其实这个瓶子中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