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其实,杂碎还是原来的杂碎,李鸿章并没有给华人带去什么宫廷烹饪秘方,也没有带去河南王守义的“十三香”调料,这就是名人效应,李鸿章无意之中给华人的杂碎馆做了免费广告。 由于名人具有特殊能量,所以名人笔下的字也成了一种宝贝,所以有些人就要千方百计地在名人那里弄到一些文字。比如,某些人想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却又自知底气不足,功夫不硬,便想借名人之字;有些人急功近利,想走“终南捷径”,也想借名人之字。名人的几个字,便可让他事半功倍。据某些资料介绍,法轮功等等宣扬神功异能的学说之所以成势,与当年一些身在高位的名人的“赠言”不无关糸。胡万林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江湖游医,可搬动了一位名作家,以洋洋洒洒万言之书,为其捧场扬名,使胡成了一个“神医”,使许多人慕名上当,死于非命。某青年原来不过是个能比较流利地写些打油诗、顺口溜之类的“诗歌爱好者”,可经过拜望一位“五?四”时期蜚声诗坛的老前辈,讨得几个夸奖的文字,一下就成了“著名青年词作家”…… 的确,得到权威和名人的捧场与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种成名方法。如果你想成为政治家,那么就去争取让你的政治才能得到本国最著名政治家的赏识;如果你想成为文学家,那么就去争取让你的学说、作品得到最著名行家的交口称赞。有名人名言的相助,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 名人一语,点石成金。操纵名人的影响力,不失为抬高自身的一个有效途径。 ★背靠大树好乘凉,让名人为自己说话 职场上有一句话,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确,在你的背后,要是有个显赫的人物为你撑着,你的人生旅途自然畅通无阻。
![第42节:为什么名言更具权威性——同一句话,不同影响(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1153416888.jpeg)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当时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宫中当过侍卫,与康熙的关系比较接近。正由于这层关系,明珠仕途一帆风顺,鼎盛期官至兵部尚书。 吴三桂自请“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慰留之意。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见,主张下旨“撤藩”,看看吴三桂敢不敢反。从此以后,康熙更是对明珠欢喜不已。 明珠得势以后,与其最亲密的走狗余国柱开始大肆卖官,中饱私囊。 凡是各省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们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贿,直到满足他们的欲望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财富也就堆积如山了。 而且,明珠还进一步控制那些检察官员,进而以箝制百官。他将所有新上任的检察官员找来,令他们订下密约,答应所有向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来给自己过目。 这样,明珠不仅得宠于皇上,控制百官,还控制着整个检察机构。国家机构对他已是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一时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