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富人不会告诉你的秘密:逆境生存法》
●大智若“瑜” 有两种东西往往失去了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不景气的时候,正好可以检视过去繁忙的自己是不是错过或忽略了什么东西。如果真的发现了,反而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孙姐的故事提醒我们的,就是健康的可贵。

孙姐35岁的时候,某天和同事在办公室学习自我健康检查,忽然发现右边乳房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疙瘩,没有任何痛感,她便遵照同事的建议去医院检查。“检查过后,医生要我做进一步的检查。我运气很好,遇到很专业的医生,星期一检查完,星期三开刀,然后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化疗。”孙姐回忆的,已经是二十三年前的往事了。 面对绝症,各人有不同的反应。孙姐是乐观积极的人,她说,得病的时候还年轻,才35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人都难免会生病,只是这种病叫“癌症”。孙姐也常常想,怎么就顺利地走过来了呢?做完手术后接着就是化疗,她却不知道害怕;化疗时很难受,头发也掉了不少,还是不害怕。因为她知道必须改变生活,她还有两个孩子,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必须活下去,所以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年轻患病的孙姐当时靠的是做瑜伽,后来她不但重获健康,而且还开班授课。 绝症病患成瑜伽老师 很多人总是在失去健康后,才意识到运动的重要。孙姐以前也没有运动的习惯,接触瑜伽得从1986年说起,当时孙姐切除乳癌后,实施了一年的化疗。化疗期间整个右手无法提起,脖子也不能往右转动,感觉很不舒服,严重影响生活作息。化疗结束后,她从报上看到瑜伽的介绍,心想也许对自己的状况会有点帮助,于是就去搜集瑜伽班的信息,并开始学习瑜伽。孙姐说,瑜伽比较适合自己的个性,瑜伽的动作比较舒缓,而她喜欢慢慢地去感受一些东西。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比较后,孙姐发现学瑜伽不会受到天气或是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学成之后,在家里也可以做,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或许这是孙姐最终选择瑜伽的缘故吧。 任何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日久才能见效。孙姐就是凭着恒心与毅力,开始了她长达二十多年的瑜珈运动生涯。每个星期,她都要上三次瑜珈课,坚持了差不多半年,脖子就稍微能转动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人也变得有活力了。刚开始那一年,孙姐跟着老师学瑜伽,但因为路途遥远,平时还要上班,上课很不方便。老师说,只要每天坚持在家做“拜日式”,就会对身体有很大裨益,于是她把瑜伽最基本的“拜日式”和“暖身操”练好,虽然她只学了一年,但却持续做了二十年:每天早上起床梳洗完毕,喝下一杯水后,就开始做六次拜日式瑜伽,后仰、前屈、扩胸……顺着身体的感觉和呼吸来做,每次做完都觉得全身舒畅,还可以释放工作压力,筋骨也变得柔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