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怎么写 第1节: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前言(1)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献给美丽可爱的罗红 她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是教授和同学们公认的高材生。经济学也是她的必修课,课本还是英文原版的,不过,也许外文不如母语易理解,反正她总遗憾说没学好。 其实,早在读高中的时候,她就开始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补上她这个小小的遗憾,同时,也圆她十年的经济学之梦。 前言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经济学正在流行。 一门学问流行,大抵和商品畅销一样,皆因需求太大。 中医有句话,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一条理由,即“缺什么补什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一大堆,且不易懂,连最基本的《论语》都需要导读,更不用说难度更高的《易经》和《楚辞》之类了。但是,这种困难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一旦译成现代汉语,就全不陌生了,那些思想就在我们心中某个地方潜伏着呢,一代代的中国人,就是秉承这些衣钵过来的。 可是,经济学却不在我们的传统之内,甚至可以说,与我们的文化主流格格不入。 不错,中国古代确实出现过杰出的理财家,比如西汉的桑弘羊、唐朝中期的刘晏、北宋的王安石、明后期的张居正,他们都为皇帝提出了精辟的富国对策。桑弘羊的“均输平准”法,大家在中学课本里就领教过;也有几本关乎经济的著作,比如《管子》、《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等。但是,所有这些,都称不上是“经济学”。就如过去道教的术士们炼丹,终究不能从中炼出化学一样。
经济“学”必得是一个完整体系,有假设、概念和分析工具。这是我们的先哲所不擅长的。所以,近代经济学是在西方而非中国发轫、成长的。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基。算来经济学的历史不过200余年。《国富论》说的不是如何令国家富强,而是让人民富裕,而桑弘羊们,不过是算计如何充盈国库罢了。 1776年,即清乾隆41年,这一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引爆了后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同一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主张人人平等,限制政府权力,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个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不必依靠政府,就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其时,“十全老人”乾隆统治下的中国,则是思想禁锢、死气沉沉,所谓“盛世”,其实是回光返照的虚幻梦境,不过几十年后,天朝上邦就衰败了。 1840年以来的战争和动荡,以及1978年前长期的计划经济,让经济学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政府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懂不懂经济学,无关宏旨。
更多阅读
两本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和《人人都爱经济学》 人人都爱经济学 豆瓣
以前见过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很好。昨天,因了某种关系,某句话,某个事,注意到了某个人,因了注意这个人,看到两本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和《人人都爱经济学》,看书名就想起来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很喜欢,就继续看看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4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但是,这样的办法,虽然有效,却有悖人性,让人对于生命兴味索然。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我们前文提及,他在希腊文明中的地位以及生活的年代,都相当于咱们的孔子,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有人称他是人类的第一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3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人能控制自己的私心,在于有同情心(孟子曾说过,凡人都有“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心、利他,也是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虽然不是根本的动机。有了这种控制,虽然人是利己的,但是社会还是可以实现某种和谐和均衡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2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1890年,英国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在他看来,商品的价格(价值),既取决于劳动等客观因素,即供给;同时,也取决于效用等主观因素,即需求。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现在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1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经济”恐怕是当今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几乎无人不晓其意,连小饭馆也用“经济实惠”招徕食客。而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占领了各大学的课堂,成为最热门的专业。 然而,作为汉语的“经济”以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