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谈古说今】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弥勒佛在吸引客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韦陀则在管理账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他们两个能够合作,对两个人都有好处。就像两个民族,一个是以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一个是以经营农业为主的民族。如果这两个民族能够进行贸易的话,无疑会使双方都受益,因为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游牧民族,他们要是想吃米饭、馒头啥的,总不能在自家的草原上挖个坑,来种水稻或小麦吧,就算你把坑挖了,又没有很发达的灌溉系统,到头来能不能收获还是个大问题。对于以经营农业为主的民族也一样,他们可以拿自己的产品去换肉吃,而把自家的田拿来种水稻或小麦,养活更多的人。 1957年,毛泽东提出钢铁产量要在15年的时间内超过英国,并于第二年召开著名的北戴河会议,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大炼钢铁运动。全国上下红红火火搞了好一阵子,但是最终倒在奋斗的征途中。为什么会这么悲惨呢?就是因为比较优势。在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很落后,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而钢铁产业正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很难快速地发展起来。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纺织业等人力密集型产业才是我们最擅长的。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无疑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你看在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的主导下,最先发展起来的都是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和技术积累才会慢慢过渡到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 附录--名家名企经济常识 克鲁格曼 入选理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009年5月周游中国,并引发热烈讨论。 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主要贡献:成功地预言过亚洲金融危机,开辟了国际贸易新的研究范式。
![第44节:用经济学原理来看待生活,增进福利(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4046445192.jpeg)
人生轨迹: 1953年,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之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攻读了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以后,去了耶鲁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