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谈古说今】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慢慢发展,一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很难发展。所以在企业很小还没有上市资格的时候,一般企业家都会寻求风险投资前来投钱,等到慢慢发展壮大后,就需要从更多的人手里筹钱,这时IPO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不少企业创办人在IPO之后,一夜成为亿万富翁,比如2007年的女首富杨惠妍。 杨惠妍旗下的碧桂园诞生于1992年,至今已经营造了十多个超大规模综合社区。碧桂园集团创建于1997年,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2007年4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IPO创内地房地产企业规模最大纪录,总共出让16.87%的股权,募集到129亿港元的资金。公司大股东杨惠妍以25岁的年龄变身中国最年轻首富,她拥有碧桂园58.19%的股份,其身家在上市之初达到了600亿元,远超前任首富张茵。这也让素来低调的碧桂园成为一个新的财富神话。 不少人可能很难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将其分解开来,让大家看看这个首富是怎么炼出来的。原先碧桂园是一家家族房地产企业,其中杨惠妍、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区学铭分占70%、12%、6%、6%及6%的股权。杨惠妍是最大股东,其他几个人都是亲戚朋友,也是在一起创业的元老。上市后,总共卖出16.87%的股份,五个股东所占的总份额被稀释到83.13%,其中杨惠妍所占份额被稀释到为58.19%。他们为什么要让出股份呢?原来这些股份是卖出去的,别人要拿钱来认购,这样钱就流入了企业。碧桂园总共募集到129亿,有了这笔钱它就可以进行扩张了。那么杨惠妍是如何成为首富的呢?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钱,而是按照香港交易所里碧桂园的股价,她手里的股票值600亿元。 说到IPO,就不得不说说打新股。由于害怕股票卖不掉IPO失败,一般企业公开发行的股价不会很高,在市场交易后总是会上涨,这已成为了惯例。既然如此稳赚不赔,那为什么不在上市前就买了呢?所以就有了打新股。打新股也就是在股票公开交易之前,从杨惠妍他们手中把股票先买过来。由于赚钱机会很大,自然不会让你那么轻易申购到。像碧桂园在香港上市,就有3330亿港元去申请购买他们的股票,但是最终只有129亿元的资金申购到了,而且从申购到最终出结果这段时间你的资金是没有利息的哦。但是碧桂园一上市就飙涨41.3%,如果能申购到新股的话还是蛮幸运的。 产业链条 【点睛】环环相扣,心手相连,你是最重要的。
![第27节:投资管理--企业经营要懂的22个经济常识(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4112009446.jpeg)
【释义】产业链条就是生产制造以及除去生产制造以外的6个环节,这其余的6个环节分别是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管理和终端零售,也就是常说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