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浮华过后,真金始现。"这句话用在刘元生投资万科最为贴切。刘元生本是香港的一位商人,早在王石创建万科前,他们就已经是商业合作伙伴。王石做录像机生意时,刘元生的公司就为其提供日本货源,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88年12月末,万科共发行2800万股,每股1元,当时万科净资产只有1324万元,为了推销股票王石亲自上阵,在深圳闹市区摆摊,还去过菜市场,跟卖白菜的大娘们一起叫卖。最后还是没有完全卖出,刘元生出于兄弟义气就买了360万股,在之后的年月里又增持了一些。 1991年,万科上市,成为深圳最早的"老八股"之一。以后这么多年的市场沉浮,股票市场的纷纭变幻都没有动摇刘元生的持股信心。如今经过无数次配股,送股,刘元生持有万科的股份已经达到8000多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如今刘元生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富有的散户。 基金
![第9节:消费理财--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00448438934.jpeg)
【点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滴水成"金"--基金的投资理念,不是一夜暴富,而是跑赢时间,跑赢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释义】基金在广义说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慈善基金等。狭义的基金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是将众多的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投资方式。 【谈古说今】买基金还是买股票,很多个人投资者对此总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承认自己不如那些专门搞投资理财的人专业,另一方面把钱拿给别人去投资自己又不放心。下面看看投资者小刘的基金之路。 小刘和大多数人一样,拿不准自己炒股还是交由基金打理,于是做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决定,一半资金交由基金打理,一半用来自己投资,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收益高。多年的实践,最终证明半个基民远胜半个股民。 2001年9月,股市见顶2245点,随后步入漫漫熊途。不巧,小刘就是在这么一个最高点兴冲冲地入了市。当时基金通乾通过网上申购,上市首日最高价1.05元,最低0.99元,小刘在当天花了2万元,买了两万份,接下来就是痛苦的等待和煎熬。到了2005年9月,基金通乾拦腰截断,跌至0.46元。小刘的基金面值跌得一万都没有了,但他咬咬牙坚持住了,没有卖掉。再后来慢慢开始反弹,小刘在0.5元的价位上又买入了4万份,总共持有6万份,本金4万元左右。之后股市一路走牛,在2006年12月、2007年4月和9月给予了三次分红,每份各分得0.14元、0,16元和0.3元,共得红利3.6万元。此外按照2007年12月1日,每份2.2元计算,市值13.2万元,加上红利,除去本金,净得12.8万元,翻了两倍多。而小刘炒股的业绩相比之下,逊色很多,几经浮沉,虽然最终没有亏钱,但是也没有赚到,而且劳神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