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员工守则:迈好职场第一步》
第三,在完成小事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重新界定原先的判断标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为做大事做好铺垫。一旦员工养成了把小事做好的习惯,并及时地进行总结,那么他们便有了做成大事的基本能力,一旦时机成熟,便可成就大事。 障碍五:跳来跳去型 以成长感和成就感来选择事情或者选择工作的改变,可能大方向上通常不会错。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前进的蜗牛:跳槽!跳槽!跳槽!

我的朋友小谢工作三年了,三年跳了三次槽,平均一年一次。按理说,经过多次跳槽,小谢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谁知最近又在准备跳槽,我们来听听她的苦恼吧。 小谢在一所重点大学读的会计专业,毕业后她如愿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得知同学无奈之下都从事了其他行业,小谢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可当她豪情满怀地打算大干一场时,现实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在公司,她做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一些核心工作根本就碰不到,一年合同期满,小谢就迫不及待地跳了槽。 小谢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国有企业做文秘。工作才一个多月,她的热情和激情就开始消退了,枯燥的文秘工作让她觉得毫无新鲜感,每天浑浑噩噩地上下班,面对一摞摞的文件,过得苦不堪言。工作不快乐倒是其次,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也让小谢觉得苦恼万分,她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人,合同期满之后,小谢立刻再次跳了槽。 这次她选择了做销售工作,在她的设想里面,销售不仅可以锻炼口才,还可以拓宽人脉。谁知不懂销售的她不仅揽不到客户,更是到处碰壁。一边是业绩的压力,一边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做"夹心饼干"的滋味真不好受! 现在,小谢准备第四次跳槽了,可是她心里仍很犯愁,这次要跳到什么行业呢? 【点评】职场有风险,跳槽需谨慎 职场航行往往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正在或曾经经历工作两三年后的不适应期,这常常被称做职场的"三年之痒"。这时的员工已经初步熟悉了社会上的情况,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但是又渴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重返学校充电、出国留学还是跳槽离开原来的行业?职场的困惑如潮水般涌来,无处躲藏。 找工作难,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更难。职场调查显示,工作两三年后,九成以上的人遭遇过职业上的困惑。高兴起来干劲冲天、工作效率高;不高兴时八头驴也拉不动,办事拖延找借口,说不干就不干,成了"甩手掌柜"。 出现"三年之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自身职业规划不够明确,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没有坚定的职业目标,一旦工作中有些不顺利,就辞职跳槽。久而久之,对工作失去激情,虽然激情不是规划来的,但有规划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保持激情,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清晰,弯路就会走得越少,"三年之痒"的症状也就会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