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便利店 广州便利店生态解读



随着珠三角城市化运动的兴起,外来资本纷纷杀入便利店业态,广泛布点,除了上海联华快客,7-11、OK、可的及台湾的喜市多(c-store)都染指广州便利店市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快客,谁都得重新思考自己的成长策略。

业态竞争全面升级

广州的便利店市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斗。尽管此前,BP放弃了ampm,好又多关闭了727,但一年后,利亚零售携OK北上,联华快客、上海可的带兵南下。日前,台湾统一集团投资的喜市多(c-store)便利店又挤进华南,广州本土的岛内价与广弘资产管理公司也宣布进军便利店。一场港、台、沪、穗四地六方资本都参与的游戏,迅速打破了7-11独步广州街头的短暂局面。

据快客内部人士透露,联华快客于2002年进入广州市场后,发展颇为迅速,目前已拥有73家直销店、1家加盟店,而且,明年快客将在广州再开50~60家便利店,初步建立快客网络规模。

而喜市多便利超市也如同当初联华快客潜入广州一样,于一夜之间布满广州的大街小巷,目前在上海、广州共有100多间店。而为配合在广州的快速开店计划,喜市多广州公司近期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

此外,广州岛内价与某石油集团合作,开始进军加油站便利店,目前已有7间店。先行一步的7-11在广州、深圳已开设150间店,并有意在2005年前把南中国区的分店再增加200间,达到350间。而意图打造OK便利店品牌形象的利亚零售行政总裁杨立彬也透露,明年OK将在广州开30~35间店。

外来资本纷至沓来,无非是看中了广州零售业这块“蛋糕”。据资料统计,2002年广州GDP总值超3000亿元,社会零售总额1千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80元,位居全国五大城市首位。另据广东省连锁协会统计显示,2001年、2002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01%和12.23%,远远高于上海和北京所占的比例,而其中广州、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占广东全省的41%,在广州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便利店的零售额仅占8%左右。因此,企业开拓占领广州市场将大有可为。有数据证明,2002年广东零售业的增长率为11%,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和北京的9.3%和9.5%。

“快客在上海就有1000多家店面,而广州还不到它的1/10,广州市场潜力巨大!”联华快客一位高层的话颇有代表性。拥有7-11在华南地区经营权的香港牛奶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方励图曾对媒体表示,珠江三角洲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华南地区在未来10年,将最少可容纳2000家便利店。而广州上连锁规模的只有100多家,这无疑意味着广州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五大问题困扰发展

市场巨大的空间引发便利店的一派欣欣向荣之状,许多便利店老板都感到竞争太激烈了,本来就微利的行业很难支撑太多的介入者。但实际上,目前便利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竞争,而自身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核心竞争力。

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目前困扰广州便利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五大问题:第一是资金乏力。便利店特别是连锁便利店要从超市、百货商场等处“虎口拔牙”,只有凭借其不断膨胀的门店数量攻城掠地,从另一个层面获取规模效益。所以,许多便利店一般都采取低成本迅速铺网策略。而连锁经营规模化趋势越趋于明显,资本就越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有关人士透露,联华快客如今被迫进行转型,说到底都是“低成本运作”惹的祸。联华快客内部人士也证实,在联华快客发展初期,国内便利行业处于空白状态,对便利的业态特征理解不透,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并提出了“一年亏,二年平,三年盈”,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开始了“涸泽而渔”的低成本运作。由此,导致网点开发受额定租金的限制(这就是如今在高档地区很少见到快客的原因);设备投入能简则简,造成如今商品结构调整时可扩展性差等问题。

同时,目前的便利店未能走出传统经营的影子,许多便利店其实就是超市、商场的缩小版,非真正的便民及利民,定位不清是便利店的普遍现象。广州联华快客连锁便利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曹云曾直言:“便利店不到一百个平方,这种业态的优势在哪里?就是便利和品位!”便利店的便利在于即时消费、24小时服务,同时为消费者的休闲夜生活提供了全新的场所。因此,定位不清使得业务没有区隔,便利店与超市几乎重叠,致使商品结构缺乏深度及广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便利店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应急性”消费场所。另外据调查,很多便利店还寄希望于夜间的潜在消费者。

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同样出现在便利行业。只要大家有兴趣,去到哪一家便利店,所卖的东西都差不多,服务也差别不大。目前,即时消费的食品和药品、书刊、报纸都是7-11、快客、可的、OK、喜市多等便利店的拳头产品,24小时营业的主要针对目标群体都是指向社区,大部分便利店也都会配套开设代收电话费、水电煤气费、出借雨伞和免费提供开水等多项便民措施。利亚零售的杨立彬也认为,品牌和不可替代性才是未来零售业培育的重点。杨立彬说:“内地市场开放的节奏很快,某种业态一流行,大家会一窝蜂地上,如果没有品牌就很容易陷入价格混战。”

还有,广州的便利业还普遍面临赢利不足的问题。由于好铺难找,现在扩张比较快的几家便利店已经多次发生抢铺事件。“大家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即便出高价拿到的铺位也未必赚钱。”据了解,目前联华快客、可的日平均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7-11也只在4000元左右,这样的盈利能力很难长久维持店铺生存。这里有一系列数据可证明,40平米门店月费用可分为:租金:2000元;人工费:4人×600元/月=2400元;水电费:2800元;设备及装潢折旧(按5年):90000元/60月=1500元;(加盟金+网络+开业+其他)分摊:1000元;合计:9700元。而月毛利:3000元/日×30日×16%=14400元;月收入:14400元~9700元=4700元。“这还是看得见的费用,你认为有赚的吗?”

最后,便利店面临的外患还在逐渐增多,便利店将拿什么去竞争?据调查研究,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门店时,一般都会考虑5项主要指标,并且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大体相当(分别有16%~20%的提及率)。这5项指标分别是:“便利的地点”、“一站式购物”、“新鲜、可以即时食用”、“现代化的高效率的购物过程”、“提供额外的服务”以及“24小时营业”。观察人士分析,与便利店相比,其他业态也进入了转型期状态。大卖场开始往社区型购物中心进行转型,购物中心转向走连锁化发展之路,传统百货向购物中心和精品化转变,百货店向二线城市转移。显然,便利店面临“内忧外患”的两难之境。

专业化之路突围

 广州便利店 广州便利店生态解读
不过话得说回来,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便利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近年来,各路连锁企业纷纷进入珠三角,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连锁管理、物流配送的经营理念,对广州的便利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现有的经营模式和业态进行调整,走专业化之路。

就在去年8月,第一家专业化便利店“快捷”便利店已经在广州诞生。与通常售卖商品的便利店不同的是,“快捷”主攻家用电器清洗、家庭保洁、家居布置、请保姆、家庭庆典操办等小区家政服务,是一家专业的“家政便利店”。对此,有关人士认为:方便消费的概念转移到生活便利,也就催生了个性化便利店的诞生。目前,广州很多社会资源流进两个业态:一是购物中心;一个是便利店。一大一小成为新宠,说明生活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新的业态配套也着重于满足个人的消费习惯,而不是针对某一人群。

此外,便利店要真正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必须提高便利店的管理、技术、人才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并运用科学技术对便利业的支撑,需要科学化、现代化、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便利连锁业乃至零售业的管理基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146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连锁便利店品牌 连锁便利店 上市公司

可的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于1996年正式成立。现属于中国乳业首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店铺规模已拓展至上海、嘉兴、杭州、萧山、绍兴、宁波、昆山、太仓、苏州、无锡、张家港、常熟、江阴、常州、

广州云溪生态公园(图) 云溪生态公园开放时间

广州云溪生态公园广州云溪生态公园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免费公园,位于白云山西侧。公园内植有各种花草树木,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面积也不小。正由于这些优点,加上离市区近,交通方便,不少市民在节假日都愿意到此休闲、散

连锁便利店管理系统 怎样经营便利店

  在社区商业中,便利店是一种很流行的新兴业态,以较低的价位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人性化的服务。其营业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方米,主要以经营日用品为主,营业时间一般都比普通超市长,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目前在北京、上海、

便利店空间设计 便利店如何扩展赢利空间 三城市便利店比较

 编者按 在社区商业中,便利店是一种很流行的新兴业态,以较低的价位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人性化的服务。其营业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方米,主要以经营日用品为主,营业时间一般都比普通超市长,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目前在北京、

声明:《广州便利店 广州便利店生态解读》为网友衣摆染青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