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河:打造茶业星巴克



 李瑞河:打造茶业星巴克
今年9月29日下午,漳州天福茶学院创办人李瑞河踩着钟点准时进入教学楼111教室。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创校后的第一堂课开始了。“为使中国茶业走向世界,茶学院将开设7门外语,每位学生必须掌握两门以上的外语。学生毕业后,将分赴五大洲,担任‘茶叶大使’、‘和平使者’,倡导茗风,传播华夏文明。”李瑞河说。     “我今年72岁了,属于你们爷爷辈了,”李瑞河笑着告诉学生们,众人笑答“那我们就叫您李爷爷!”李曰, “还是叫茶爷爷吧!”于是,李瑞河在天仁集团总裁、天福集团总裁、两岸茶王、世界茶王、美国林肯大学名誉博士等头衔之外,如今又收获了一个新的头衔:“茶爷爷”。     不到20岁就走街串巷的卖茶郎李瑞河,后来成为台湾一代茶王,而在遭受台湾股灾的沉重打击后,几乎倾家荡产的他在58岁时在福建东山再起。     李瑞河创办的天福集团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     “看来我只会卖茶”     李瑞河的七代祖先在从漳浦旧镇港出发时,带上了家乡的谷种和茶籽,到台湾南投以种茶为生,开始系下其家族的“数代茶缘”。     直到李瑞河长大后,才开始由茶农变茶商,创办了“天仁茗茶”这个品牌。     1961 年11 月10 日, 26岁的李瑞河在台南市西门路开了第一家茶行,店名叫“天仁”。他开店的资本4万元台币,其中1.2万元台币是岳父的聘金,岳父全数交给女儿带它嫁到李家,还有8000元台币是妻子变卖首饰的钱。     对这笔来之不易的钱,李瑞河精打细算,第一年,赔点钱,第二年,不赔不赚,第三年开始赢利。李瑞河创业伊始,定下了“汗洗台南”的经营策略。他先拜访市政府、银行的总务,然后是全台南市的杂货店,每个地方至少走三趟。第一趟初步建立印象,第二趟拉感情,第三趟才有礼地推销产品。     可是,经营成绩出乎意料。第一年,他赚了1万元台币,第二年赚了5万多元台币,第三年开始赚10万元台币以上。1966年,李瑞河将台南西门店交给大弟,自己则带着堂弟到当时有60万人口的高雄打天下。在八德路上,他设立了第二家“天仁铭茶”。他继承用“汗洗台南”的方法,隔年又在五福路上设立了第三家“天仁”。     1968年,他进入台北,在信义路开设了第四家分店,同时成立了资本额为100 万元台币的天仁茶叶有限公司。至此,李瑞河的“茶叶王国”已初显规模。     到1986年,李瑞河动用上亿元台币买下了一家博物馆,换上了自己企业的招牌,此时的他足以称霸台湾茶叶市场。     然而,1990年台湾股指由1.26万点暴跌至0.25万点。在那次空前绝后的股灾中,李瑞河执掌的天仁集团下属的天仁证券蒙受了30亿台币的损失。     作为企业负责人,李瑞河先生以“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挑,成功的喜悦大家分享”的一贯作风,为了保全其他股东的利益,主动承担起清偿巨额债务的义务。为守住他向来注重的“诚信”二字,李瑞河变卖了自己名下的一切可以变卖的股票、期权以及房产、地皮。     几乎一无所有的他要如何重新开始自己的第二春呢?     因为他“诚信”的为人处世,特别是那一次在清偿天仁证券债务中表现出来的对股东负责的精神,天仁的股东们以及其他一些投资者给了他充分的信任。于是,李瑞河以美国天仁法人的名义迂回来到了内地。     李瑞河幽默地表示,这30亿台币的代价好比是让他提早拿到了迈向内地的通行证,这是一张昂贵的门票。     李瑞河对许多熟悉的朋友不止一次地说,“看来我只会卖茶,由于涉足了不熟悉的证券行业,才招致了如此灾难。”     李瑞河说,再给他10年时间,他就要用过去人生的40年经验,重新塑造人生的第二春天,再卖10年茶,再创一次业。     在内地浴火重生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冥冥中,老天爷叫我开证券公司,然后摔一大跤,让我到内地做更大的事业。”李瑞河感慨不已。     天福集团目前在中国内地各大、中城市开设740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天福茗茶还进军海外,在加拿大温哥华也有一个店面。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7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     李瑞河说:“茶叶在中国是被忽视的行业,天福却能做得有声有色。”     1994年10月,他在漳浦天福茶庄开业典礼上立下宏愿:“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10年内在祖国各大城市建立100家茶叶连锁店。”     当时很多人认为难以做到,让人们想不到的是,现在天福集团的茶叶连锁店竟然已经逐渐向1000家逼近了。     天福集团的“813茶王”、“高山茶王”、“阿里山乌龙茶”等产品,经过严格检验审核,分别作为1997年温哥华APEC,2001年上海APEC,2005年釜山APEC的大会用茶,并作为礼品赠送与会各国元首与政要。     “天福没有成功的秘诀,我也不是现代的企业家,我只是一位茶人,祖传的。”李瑞河说。他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零碎的零售生意,是内地许多有实力的专业公司所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天福就这样一罐、一听、一盒地卖着,称斤论两地卖茶,滴水成河。     成功背后     然而,成功并非真的那么简单。     李瑞河在台湾开设第一家“天仁茗茶”专卖店后,以“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自创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在中国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地成功开设130多家“天仁茗茶”连锁店。     因为有了“天仁茗茶”数十年的成功经验,“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国内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天福没有用现代营销惯用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它是靠口碑来塑造品牌形象。     此外,李瑞河还将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带到了内地。     天福茗茶的培训是根植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茶叶、茶文化。李瑞河尤其强调对于卫生的要求。员工培训的第一堂课,被要求进行厕所清洁培训。李瑞河年逾古稀,还亲自带领新员工到店面卫生间,教授厕所清洁要领。     记者在参观天福集团的茶食品生产工厂后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天福的茶食品生产车间,都是用透明的玻璃当做墙壁,还有一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茶食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通道。天福集团总裁办公室的林桂明先生告诉记者,天福集团在产品安全、卫生、品质、口感特色方面严格管理,要给客人以“眼见为净”的放心。     星巴克人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天福集团在发展茶产业和传播茶文化上的做法,在一些人看来和星巴克有很多类似之处。就像星巴克跟随美国人的脚步进入世界各地一样,天福的茶店也跟随华人的行踪进入了欧洲和美国。     深受李瑞河影响的福建魏氏茗茶总经理魏桂林认为,如今的天福在资金、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上都领先同行。在他看来,天福是最接近星巴克的茶叶品牌。天福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得它可以像星巴克整合阿拉伯和南美的咖啡资源一样,整合国内的茶叶资源。     当天福的经营已成了一种模式被业界所关注时,许多人便开始试图了解天福、研究天福。也有不少人模仿着天福的做法,但是始终难以取得天福式的成功。     李瑞河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实力、需要规模、更需要时间和耐心,许多人无法度过创业初期的“涉水期”。对内地的企业尤其如此,初期由于规模、由于品牌的影响力、由于产品开发等原因,难免会出现亏损,可他们亏不起。天福在初期也经历了这样的“涉水期”,光上海20多家店,第一年就亏了近百万美元。     建成世界最大茶博物馆     本着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精神,李瑞河对提升茶的国际地位和茶文化的弘扬不遗余力,继在台成立陆羽茶艺中心、天仁茶文化基金会之后,又在中国福建投资兴建天福茶博物院,期以个人之企业资源,完成人类的茶文化使命。     天福茶博物院始建于2000年初,2002年建成开院,总占地80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建这样一座专业的茶博物院一直是李瑞河多年的梦想。本来他是打算建在台湾的,早在1985年就在台北买好了土地,绘好了蓝图,没想到后来遭遇了那一次股灾,所以只好变卖了地皮,作暂时放弃。李瑞河将这一份成功归结为“天助、人助、自助”。     在天福茶博物院的牌楼门柱上的门柱上写着这样一幅对联:“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茗风欲盛看今朝”。对联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茶叶发展史。     博物院有5幢主建筑物。主展馆主要展示茶的历史及产销状况,世界茶情及天福集团的发展历程。     李瑞河说:“茶,将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把美好的生活播洒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除了建成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李瑞河还在茶文化传播等有关的旅游系统上下功夫,比如,厦(门)汕(头)高速公路漳浦天福服务区占地2000亩,包含有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三大部分。而四川夹江天福茶园是天福集团投资于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位于成都往乐山、峨眉山的成乐高速公路。     创办茶业“黄埔”     今年9月28日,漳浦国际茶壶茶文化节开幕式暨天福茶学院创校典礼在漳浦盘陀茶学院校园内举行。李瑞河喜笑颜开:“办一所茶业大学,是我多年来的最大心愿。如今,天福茶学院终于在我的祖居地漳浦建成了,我深为欣慰。”     为此,李瑞河已经投入两亿元人民币。茶学院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共设5个专业,分别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茶艺文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增加专业。     这是世界第一所茶业高等学府。     李瑞河表示,近年来中国茶业发展迅速,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不断提升。但是,茶业教育滞后,茶行业人才短缺,已严重制约中国茶业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郑剑顺告诉记者:“天福集团李瑞河总裁投资两亿元人民币创办天福茶学院,他说得好:‘我不会从投资的天福茶学院中拿回一分钱。不仅不会从天福茶学院中拿投资回报,而且今后还会继续投资,保证天福茶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振兴茶业、培养人才做贡献。’”     李瑞河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1993年他刚来内地的时候,内地的人均年饮茶量是200克,如今是300克。天福争取在2015年左右使这个数字达到1000克,与台湾的1300克接近。李瑞河对此充满信心。     在开拓海外市场、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方面李瑞河也是不遗余力。他介绍说,他们已经筹划在旧金山、洛杉矶和温哥华买地,建立3家集茶叶经营和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茶馆。     通过在海内外的经营布局,李瑞河直言,天福茶学院是茶业“黄埔”,而未来天福茶业则将打造为中国的“茶业星巴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1572.html

更多阅读

星巴克加盟费多少钱 星巴克

     星巴克艳遇克星,遭权威媒体指控歧视中国消费者,牟取暴利,刻意激发民愤。不料这自负而愚蠢的一击,凸显着无知者无畏的原理而沦为了笑料。  看客宁愿花更多咖啡钱,而不肯买克星的账。事件就此成了相声:“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

《魔鬼营销》连载(39):如何拯救星巴克?

系列专题:《魔鬼营销》品牌登龙术  继2008年7月宣布裁员12000人、关店600家之后,星巴克发布的财务季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净亏670万美元,股价也遭腰斩,跌破16美元,创下历史新低。   与其说全球经济不景气迫使星巴克关店,不如

变味的直销 星巴克变味的拯救

  不断开张的店与黯然消失的员工魅力,成为了侵蚀星巴克最美丽的烈性毒药……   2008年前,星巴克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星巴克开遍全球;2008年后,舒尔茨思考的问题却是如何将开遍全球的店合理

我不知道爱是什么 李瑞河:我是“茶王” 我不知道第二名

1994年,59岁的李瑞河因为台湾股市崩盘而破产,只身来到大陆创立“天福茗茶”。   如今,天福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茶品牌,直营店数量以每3天1家的速度猛增,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  2009年,天福茗茶销售额15亿元,明年将在香港整体上市。李瑞

对话李瑞河:天福的目标是4000家店

3月23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位于福建漳浦县盘陀镇的茶博物院。   讲解员是一位很有古典气质的漳浦姑娘,笑靥如花,举止优雅。跟随她的脚步进入到这座巨大的古典园林深处,止步于一个三面环水的小会客厅前。会客厅内摆放了一套红木桌椅,精致

声明:《李瑞河:打造茶业星巴克》为网友暮雪白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