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我们已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的带来了建材制造业的繁荣。众多行业的企业从土法上马、三枪两将的草根创业状态历经中国经济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的洗礼中不断的成长、壮大。生产制造的工艺和设备也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甚至拥有一流的国际制造设备,但是尽管如此我们的建材制造企业却无法自主制造出一流的产品。抛开国际品牌的历史和定位因素之外,陈问文认为:中国建材制造业需要更多的从思维层面去破解这个僵局。中国的制造业一边是能让卫星上天,嫦娥登月,而另一边却是粗制滥造山寨横行。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这个两极分化的结果。笔者认为如果从文化的层面来看,中国文化中擅长归纳总结思维的训练和传播,推理和演绎却是短板。大而化之、简而言之的思维定势都在我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中国的航天工程能与国际一流的比肩,是由一个超级的系统工程,严格的系统组织体系、监督保障体系来实现。这个体系恰恰弥补了我们思维方式的短板。在企业的层面大多数的中国制造业缺乏的就是这个,无数制造企业导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却真正运行的不多,拿着一堆证书挂在墙壁上仅供装饰。归根到底是我们在面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中,思维习惯在主导着我们的制造业行为,而且能为这种行为找到一个非常强大的理论依据——企业要赢利----赢利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三聚氰胺之类的闹剧就理所当然登台上演了。
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的企业历史来看,能成为百年制造业品牌的企业其核心的竞争焦点集中在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符合那个时代的超级品质的产品。http://china.aihuau.com/而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现实是缺乏这些思维意识。笔者有例,购买了国内某大品牌的消毒柜,柜中有一金属架托盘需要螺丝固定,各项的功能正常工作,但不到二周却发现固定金属托盘的螺丝生锈了,仔细一看发现这个螺丝只是普通的电镀螺丝,难道用上不锈钢螺丝产品的制造成本就受不了,非也,这个产品售价也不低。这是意识的问题,企业对品质的控制意识实在是无语。还有这个大品牌的电饭锅两年一到准时拎去要换电脑板,一次50-100元,这样的品牌能百年吗?反看瑞士的VICTORINOX果蔬刨刀,在瑞士卖1欧,亚马逊中国卖人民币38元,对比我们的日常国产的果蔬刨刀在使用体验上、产品的制造工艺细节也天壤之别。类此的还有韩国的777指甲钳。此类的案例折射出我们中国制造企业的思维缺陷:以善小而不为,同时从内心中缺少对待用户是真正上帝的态度。所以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不能只骂顾客崇洋媚外,倒是要三省自身。中国建材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品牌大国,CWWEN西沃营销顾问机构陈问文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从微观的每个细节做好自己的产品,核心是真正把消费者放在上帝的位置,而不是放在嘴上、墙上、广告片中,内心中却放在孙子的位置上,随着电子商务这个渠道的历史性巨变到来,赋予消费者更多的民主、透明、信息对称愈发凸现核心。中国建材制造业只有在尊重消费者的产品体验的基础上,以站在企业发展的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战略,有取有舍,这才是企业/品牌百年基业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任何营销、策划、推广都是加速企业走向消亡的的推进器,百年品牌无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