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实质上是要求报表分析者关注利润的结构分析,以及收入、费用、成本的结构分析。简单地说,利润有来自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有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有来非日常经营活动的利得或损失……如此等等,不同来源的收益会影响到企业盈利质量分析;其次,我们还要关注收入、成本、费用结构分析,因为它关系到盈利能力分析。
我们首先来看看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分析。
二、不同盈利结构的利润表模型什么是盈利结构?从企业盈利的来源来划分,主要是指企业盈利的构成。我们可以看一看凯恩股份2008年度的盈利结构饼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利润来源主要受到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同来源的利润持续性不同,从而造成盈利的质量不同。例如,营业外收支净额是非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利润表的盈利状况,设计出简化的利润表。以下各模型用“正数”、“负数”形式反映凯恩股份在2004~2008年度期间各种利润来源的构成情况。请根据不同的利润表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
凯恩股份在2004~2008年度期间各种利润来源的构成
2006年利润状况分析:图形显示,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但对外投资形成亏损,营外收支净额为企业利润的增加提供的支持。
2007年利润状况分析:图形显示,2007年公司产品销售提供正收益,但费用控制不严或管理失效,导致企业经营亏损,即使对外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给企业带来正收益,但仍无法改变亏损状况。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费用额的高低除了受管理当局当期决策影响之外,有时还受会计政策影响。但无论如何,简化图形分析有利于我们初步掌握企业的盈利状况。
2008年利润状况分析:图形显示,2008年公司各项利润来源均产生的正收益,与2007年对比,正收益是因为收入的增长还是费用有效控制所致,还有待于查阅其他详细资料。另外,值得注意是,营业外收支净额连续三年都给企业带来正收益,作为分析者,应关注其内容的构成及其金额的大小。同样,对于投资收益项目,也应关注其占利润额的比重。因为相对于主营业务利润而言,这些收益均属不稳定项目。
三、利润表结构百分比分析
通过前面对企业盈利构成进行分析后,可以判断出企业的利润的主要来源,对盈利质量及其稳定性可以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若要深入地得到更多的信息,还需借助利润表结构百分比分析。
什么是利润表结构百分比分析?它是指收入为基准,计算出利润表中各项指标与收入的比率关系,然后结合各指标值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对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不合常规的项目作为我们分析的重点项目。例如销售成本率:
通过上表,我们发表凯恩股份销成本率呈现上升趋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可以回顾第三讲与报表分析相关的成本费用概念,销售成本的变动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产品销售品种结构变动……………………………□;
2.生产成本(料,工,费)变动……………………□;
3.产品产量的变动……………………………………□;
4.生产方式的变动(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
5.产品的销售价格波动………………………………□;
作为外部分析者,我们就应该收集上述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我们再来看看该公司的期间费用销售百分比,见下表。
我们注意到2007年的管理费用所占的销售比重不同往常,应深入分析,究其原因。通过对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比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该公司近年来的销售政策、负债水平管理政策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四、关注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一定的财务安排和运营模式调整等手段,使会计报表呈现符合管理层需求的某种特征(例如增大利润、减少利润、平滑利润等)。在报表分析中,要注意到企业采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因为它对企业的盈利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在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会出自各种各样的管理目的,进行业绩的“筹划”,即盈余管理。主要手法有:会计盈余管理、财务盈余管理、运营盈余管理和战略盈余管理。
(一)会计盈余管理会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使会计报表呈现期望的结果。会计盈余管理使用最多、最为人们熟知,也是成本最低、最简洁的盈余管理手段。会计盈余管理要求对会计准则灵活把握和应用。例如: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以下手法经常被上市公司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一是运用公允价值;二是会计估计变更;三是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四是估计预计负债。具体内容可见第二讲,需要我们报表分析人员注意的是:会计盈余管理对企业经营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却可以改变经营的会计结果。
(二)财务盈余管理财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财务活动(筹资、投资、分配等)的合理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出期望的结果。和会计盈余管理不同,财务盈余管理关键不是会计政策的选择(甚至不涉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而是通过财务活动有效安排来影响会计报表。
最典型的财务盈余管理是债务重组。很多*ST公司都将债务重组当成了“摘星”撒手锏。细看扭亏为盈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扭亏*ST公司的利润真正来源集中在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利得。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结果的外在表现。
财政部、证监会为了使企业的报表披露更加公允、客观。规定对来自关联方单方面的利益输送不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应计入资本公积。也是为了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监管措施吧。
【案例】*ST宝龙单方利益输送的会计处理
2008年6月3日,*ST宝龙(600988)发布了《关于2007年利润主要来源情况说明》,称公司2007年来源于关联方捐赠利得和债务重组收益共计92 100 156元。该公司2007年报显示:2007年度每股收益为0.9元;净利润90 213 434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20 453 833元。
其中,在2007年12月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杨龙江及其控制的企业共捐赠46 000 000元.对该事项,公司计入2007年度营业外收入。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未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新准则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将计入 “营业外收入”损益类科目.
但是,这样的会计处理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于是,财会函(2008)60号文规定,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另外,通过财务管理手段去影响企业财务结构,进而影响EPS(每股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是财务盈余管理的有效手段。例如,公司财务高管可以根据公司的EPS和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一般总资产收益率这些数据,倒推出期望的负债比率、利润分配政策,然后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融资活动。
(三)运营盈余管理运营盈余管理是指通过运营模式(包括交易方式、定价、企业合并等)合理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期望结果。通常的运营盈余管理实现手段包括委托经营、合作经营、关联交易、资产转让,但这四种手段往往以非公允的交易价格(或合同条款)为基础才能达到影响会计报表的目的,往往滑入“操作利润”的深渊,也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和打击的领域。
此外,通过增加当期产量的方式,可以有效摊薄单位产品要负担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原理见第三讲:与报表分析相关的成本费用概念),提高毛利率和利润率,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当然,在市场没有相应增长的情况下,这种盈余管理方式会导致库存增大和资金占压,管理层需要系统考虑。
还有,放宽信用政策和提高销售折扣标准、以及大规模降价,可以促进当期销售的显著增长,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但这种方式和增加产量一样,盈余管理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操作不慎,就会导致坏账和亏损。
相对于会计盈余管理和财务盈余管理,运营盈余管理的实施难度更大,而且也超越了企业财务高管的职权范围,需要公司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筹划,运营盈余管理基本不会触及到政策底线,但规划不当却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战略盈余管理战略盈余管理是指通过通盘的战略考虑与规划,辅之以会计政策选择、运营模式选择和财务安排等多种手段,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相对于以上三种盈余管理类型,战略盈余管理实质上不是盈余管理的新方法,而是在一种系统思维模式下,对以上三种盈余管理手段的灵活搭配和综合应用。
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企业业绩“筹划”的载体。但是,这种“筹划”并不具有持续性。它可以缓解病症,但不能解决病根,因此,作为银行的信贷人员要注意到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影响。
【案例】非经常性损益作祟,上市公司业绩预测频出错
作者:徐锐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0-1-22
随着年报披露大幕的渐次展开,上市公司2009年度业绩状况已愈发明朗。经过对上市公司近期所发业绩预告分析总结后发现,公允价值变动、非流动资产处置、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一些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仍“举足轻重”,进而导致相关公司对自身业绩频频“测不准”。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1月1日至21日共有230家上市公司发布2009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多达66家为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与上述公司此前所发业绩预告进行对比,包括京东方、*ST雷伊B在内的10家公司甚至出现了业绩“变脸”的现象。而根据统计,2009年末所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成为多数公司先前业绩预告“失真”的主因。
以京东方为例,公司在去年10月29日披露三季报时曾预计2009年将巨亏10亿元。但该业绩预期最终没有成为现实。在京东方今年1月15日发布的业绩修正公告中,公司预计2009年全年将实现净利润约2000万元至12000万元。而导致公司前后两次业绩预告“误差”10亿元,正是源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资料显示,京东方在去年末累计收到的政府科研补贴和贴息便高达6.3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在去年12月末还完成了对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50%股权的收购,持股比例增至80%并构成企业合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经复核后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此外,京东方通过低价参与兆维科技定向增发,在报告期末也直接获得了近6000万的浮盈。由于上述事件均在去年第四季度陆续完成,京东方前后业绩出现巨大“误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京东方外,包括*ST雷伊B、ST金泰、*ST琼花、*ST皇台、*ST偏转等5家“T族公司”,也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扭转乾坤”。据悉,上述5家公司在去年10月所发业绩预告中均预计2009年度将出现亏损,但在此之后,5家公司分别通过股权转让、银行利息减免、计提负债转回、债务诉讼和解、获得财政补贴等方式,在2009年末均实现了扭亏为盈,进而避免了暂停上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