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管理”的境界



  如今,管理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以管理为内容的文章铺天盖地,体现了管理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视程度和在各行各业里的重要性。的确,管理是一门学问,但说到管理,总给人一种感觉,那是有学问的人的事情,是领导和企业家的事情,有些则将管理过分地渲染、将管理说得高深莫测,谈到管理方面的文章,似乎不写出个长篇大论的都不叫有水平。

  管理不仅仅只在工作中,我们日常的生活里,处处都有管理,许多事情都与管理有关,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她在管理上有条不紊,该用计的时候用计,该发威的时候发威,小到器皿物件,大到宁荣二府,既能以理服人,又兼恩威并用,人们对她的管理称赞不已,她的管理方法直到现在仍然被管理者所借鉴,而王熙凤又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多少学问、甚至是一个识不得几个字的“粗人”。在管理上,她是一个出类拔萃者,在表达上,她可写不出长篇大论的以管理为题的文章。在她管理行为的背后,我们能够体会到她在管理上思维的正确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管理”的境界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谓是管理上的经典范例,它简而易懂,高度的概括,高度的集中,凡事可以以此类推,既是抓大放小,又是以小喻大,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的“一针一线”都不能拿,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些更便宜的呢?还有什么可以拿的呢?又如:“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这么几个字,既有代表性,又有威严性,任何没有得到命令的行动都是错误的,任何不按命令办事的行为都是错误的,省略了许多类似“不迟到早退”之类繁琐的内容,可称得上是抓大放小,举重若轻。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长期以来不断总结、不断充实、不断精炼的产物,它高度概括,高度集中,高度精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通俗得不能再通俗,对人民军队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一个几百万人的军队,在管理理念上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加上标题也就那么几十个字,把要“管”的内容理得清清楚楚,这种管理境界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在平凡中见精彩,它适应了我们军队最初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状况,即使是现在,仍然在管理军队和地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

  我在深圳干项目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小领导”,我们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却挨了“批评”,领导给我们这些“中层”管理者灌输的是以完成和做好工作为标准:(除了开会需要遵守时间以外,)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几点上下班他不管,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不出问题,哪怕天天睡觉。这样一来,大家更自觉了和尽心了,并不是体现在“按时正点”上,而是体现在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上,体现在员工的责任心上,任务布置下来之后,该加班的时候,哪里还要领导安排,自己看着办就是了,最后按实效进行考核。

  前面那位“小领导”的这种管理方式,表现在对我们的收放自如上,体现了宽松下的严谨,调动的是员工的责任心,强调的是员工的自觉性,这种管理方式却被一位“老领导”看着不太受用,可见管理理念上的不同与差距,但我敢说,如果按照这位“老领导”的管理理念,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将落入死板的规矩之中,人来了,心却不知道在哪里,如同现在许多企业的办公室一样,进了门,从前往后看,每个脑袋都在埋头工作,真真让人欣慰,如果你有可能悄悄地从后门进去,也许就可以惊奇地发现,不少人的电脑里,不是在“菜园子”里忙碌,就是在“抢车位”,或许还有别的什么,简直能把你的鼻子给气歪了。

  管理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管理者首先要熟悉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环境,让管理理念与这些有机的相结合,“管”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内容,而“理”则需要更高的智慧,更高的境界,“理”则顺,顺则通,只有将“管”和“理”并重,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2951.html

更多阅读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班主任都知道,“班级无小事,管理出效益”,然而在一次教师会上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观点是“我们的目标不是管住学生,而是要成就学生。”回想赵老师的成长过程,我知道这是他发自肺腑之言。赵老师刚当班主任时,按照“

教师的最高学位是什么 最高学位是什么意思

教师的最高学位到底是什么?是硕士、是博士,还是名牌大学的学历?也许汶川地震中老师们的表现会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危急关头,拥有北大学历的自以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教师脱身而逃,而一些平凡的普通教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幼小的生命撑

声明:《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管理”的境界》为网友幸福在招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