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零风险、高回报"的好事,每一位老百姓都可以参与, 2000元一股,想买多少股就能买多少股,多少不限。想想巨人集团的企业形象,不由你不动心。更为神奇的是,在史玉柱卖楼花的过程中,李鹏总理"二访"巨人,史玉柱做梦也没有想到,李鹏总理为巨人大厦题了楼名。 1994年 2月,李鹏总理第二次访问巨人,史玉柱并没有请李鹏总理题词的奢望,在这种场合他总显得有点木讷,他不是圆滑之人,但总裁办公关有道,一位名叫章雁的小姐机敏地做好了笔墨准备。李鹏总理参观完开发部后,在众人簇拥下正准备走出公司,章雁主动做笑着走上去,总理注意到她。章雁亲切地说 保总理,请给我们题个词吧。"总理欣然应允,提笔问道 保 什么呢?"章雁一语道出史玉柱的心声 "巨人科技大厦。"李鹏总理于是挥毫雨就。章雁个人的即兴公关,十分得体、利索。由于接待高层政府官员的次数多了,总裁办有了相当的经验,领导一进公司,便立即抬出桌子放在门口,摆好笔墨和宣纸,恭候题词,落落大方。考虑到巨人大厦的商业用楼性质,李鹏总理题词中的"科技"二字在影印时被去掉,留下"巨人大厦"四个字。 "巨人大厦"的题词在楼花销售中,字字千金。为了营造更加可信的氛围,史玉柱还把楼花销售点设在银行。银行并不参与楼花的销售,它只是为了便于吸纳卖楼花的存款,史玉柱就把在银行设销售点作为交换条件,既省了房租,银行的窗口形象又使投资者增加了安全感,提高了巨人大厦的信用。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银行在为巨人大厦作担保呢!这是史玉柱的一位高级顾问帮他牵头落实的,这位高级顾问在珠海很有影响,他经常到各售点视察,对各售点的销售带来很多好处。毕竟是到了 1994年,房地产热已经降温,人们炒楼花的热情大不如前,这时,史玉柱又出奇招,决定对巨人集资债券提前兑付。巨人集团曾经在 1992年年中发行内部集资债券,购买者主要是公司员工,但也有不少是政府公务人员和员工的亲友。史玉柱决定提前兑现,营造楼花销售的口碑。不要忽视投资者的口碑推介,它比文字或语言公关的引导更为有效,许多政府 |www.aihuau.com|55第四且史玉4发财1密大回露人员得到兑现后当即投入购买楼花,他们的行为又反过来加强了其他人的信心。结果,使得整个楼花销售节节攀升。除了在珠海和深圳销售,巨人大厦的楼花还在香港和澳门进行了销售。香港和澳门的楼花销售很规范,卖楼就是卖楼,不允许假卖楼真集资,挂羊头卖狗肉,买楼花者也是期望与大厦同升值。因此,巨人大厦在港澳的楼花销售是通过代理行和律师行进行的单纯的楼宇预售,是按平方米来卖的,而不是股份,但是,尽管这样,凭着巨人集团的影响和共和国总理的题词,巨人大厦的楼花在港澳卖得也很好。共和国总理题写楼名的大厦,还能有假?运用以上这一系列的招数,再加上巨人大厦气势磅暗的系列广告和宣传文章的轮番轰炸,在房地产投资高峰期已过的 1993年,巨人大厦仍卖出了 1.2亿元的楼花,换句话说,巨人大厦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的时候就卖了 1.2亿元的楼款回来,其中港澳地区 8000万港币,国内 4000万元人民币。史玉柱没有搞过房地产,但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在还没有楼的时候就将楼卖了 1.2亿元,而且是在房地产市道低迷时期,这是连房地产大亨也无法企及的,不过话又说回来,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房地产大亨。

以卖楼的名义史玉柱进入了"资本市场"。他拿了这笔钱之后可就不是去盖楼了。脑黄金之战让一亿人先聪明起米 1.2亿元,若投在计算机行业,与国外电脑巨头抗争,可谓杯水车薪,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而投资房地产,盖巨人大厦,也只够挖一个坑。史玉柱早就想好了:用来搞与电脑软件差之千里的保健品! 1993年,当电脑行业遭遇强敌入侵,公司经营难以为继的时候,他已开始考虑逃离电脑业,打算进军保健品行业。为此,他于 1993年 8月 立了巨人生物开发公司,开始寻找产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