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大厦失败的原因 《成败巨人》第一章巨人大失败警示录(10)



史大胆"已是纯粹的投机。其结果必然是速起速落, 不肥只是史玉柱的回光返照,罢花一现。从卖楼花中的"100%回报"承诺、"保险公司保险"、"律师见证",到 "三大战役"广告,再到脑黄金的"四盒见效"功效承诺,直至 不肥的

"100%有效"、"第二天见效"的绝对化的极端承诺,史玉柱一直在"无法无天"中运行。他早年卖电脑软件"历史性的突破"是否属实,我们无法考证,那是高科技,我们也不去考证,因为那是一个体制尚不规范的时代,那样的时代 就了一代人,包括史玉柱在内。但是从 1993年宏观调控起,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体制已经走向了规范,而史玉柱仍然在这样的时期按照"第一胆大,第二胆大,第三胆大"的"无法无天"的思维定势行事,其结果必然是四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广告法整顿、保健品行业整顿通通整到了他的头上。他还认为是他的"运气"欠佳,说明他对这一时代变动的经济规律全然不觉,犯的仍然是一种战略错误。

2000年,原 人集团的两位副总裁在著书中,其"权威性极强"和"深层次反思"的论调竟是: 人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债务结构不合理!意思是史玉柱没有欠银行的钱以及当他缺钱的时候没有很多可借可融的渠道。在

《大败局》中,作者也持这种观点。一直以来,人们也都把 人危机称之为财务危机,是由财务危机引起的整个企业的垮台。史玉柱自己也一直耿耿于缺 1000万元钱借不着。这种论点,说了等于没说,就像一个赌徒赌输了抱怨赌本不够,嚷嚷着要是再给他一笔钱,一定能赢回来。

在"财务危机"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人们纷纷给史玉柱当起了事后诸葛亮,笑他傻:他要是借了国家银行的钱,银行就不会让他倒下,他"借"了那么多老百姓的钱,老百姓多麻烦,面对的是无数个难缠的个人!特别是 人大厦居然没向银行借一分钱!人们在纷纷笑他傻的同时对他报之以极大的同情。对此,史玉柱唯唯诺诺,连声说"是"。其实人们正中了史玉柱"作秀"的圈套了,史玉柱在心里笑大家傻了。史玉柱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初涉商海,就能想到用加价 1000元的承诺赎回电脑,再用别人的电脑抵押做广告,身经百战之后,他能想不到向银行借钱吗?债券集资,楼花集资,他都无所不用其极,他能想不到向银行借钱吗?非不想为,是不能为也。首先,那块地是先使用后忖款,让他先用相当于免费给他用了, 人大厦的地价款都还没有忖,这块地的产权还不是他的,楼又还没有建,他拿什么去银行抵押贷款?这个问题追究下去会追究到政府给他的优惠上去,所以聪明的史玉柱占了便宜卖乖,唯唯诺诺,是为博取同情。他能拿别人的电脑抵押做广告,自然也不会想不到拿政府白给的地去银行抵押贷款,只是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拿政府白给的地已经无法贷到款了。其次,即使这样,史玉柱也早

已找了银行,并已获得交通银行的许诺,只要巨人大厦能露出地面,交通银行就贷给他 3000万-5000万元。没有地产权,没有大厦的情况下,只要能将工程冒出地面,就给 3000万-5000万元贷款,这是多么优惠的贷款条件!无奈他一直没能将 70层的巨人大厦露出地面,一直是一个"巨人大坑",这是怪不得别人的,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只好唯唯诺诺,博取同情。

|www.aihuau.com|21

债务结构不合理,没向银行贷款,所以巨人大厦只好向保健品抽血,抽血过多,抽死保健品产业,引发财务危机,导致巨人垮台。这种论调史玉柱也是"笑纳"的,因为这种论调的潜台词是:史玉柱卖楼花圈钱并不是骗大家,史玉柱是真心想把大厦盖起来的,为了把大厦盖起来,他都不惜将保健品产业的运作资金抽死,真可惜!这是本末倒置,史玉柱先将卖楼花的钱挪用拿到保健品产业中去了,然后再拿回来盖巨人大厦,投资应该有所回报,拿回来的钱理应更多,而实际上从保健品中拿回来的钱与当初他拿出去的楼花款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借了你的钱,我把钱还给你,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我却说,我穷困潦倒都是因为我把钱还给了你,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无论是保健品做死也好,还是巨人大厦没有盖起来也罢,押或是整个巨人集团的倒闭,都不是债务结构不合理 (缺钱)那么简单。其真正的原因在战略上,缺钱或曰"债务结构不合理"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对此我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作了反复的分析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说缺钱就是原因,等于没有找到原因。

在巨人危机爆发之后,有个叫 BGL的公司曾经给过史玉柱 1000万元,正好是他后来到处向外界宣称缺的数,结果事情并没有像史玉柱想象的那样,有了这 1000万元,万事就 OK了。 1000万元投进去之后,巨人并无起色,合作很快陷入僵局,以致对方扣留人质,要求巨人"以钱换人"。可见,当战略性错误尚未得到纠正之前,任何努力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巨人集团犹如吞噬资金的黑洞,越填越多。不要说 1000万元,纵使给你 12亿元,让你把巨人大厦盖起来又怎么样呢? 70层的巨人大厦在珠海必然大量空置, 12亿元资金的财务 本每年都得以亿元计,本息以十几亿元的基数逐年向上爬升,那样,巨人大厦就 了让史玉柱永远不得翻身的"雷峰塔"了。

巨人集团选择破产,所欠之债也就可以一笔勾销,不还了,史玉柱还去还什么债,真傻。对这种聪明的债务理论,史玉柱也是窃喜在心。史玉柱欠的那些债是以不规范形式欠下的,现在你想用"规范"的方式避债,一破了

之,有那么容易吗?没那么容易!你破产好了,我哑口无言,但是,你那 "三年回报 100%"是不是非法集资?"保险公司保险"是不是一个骗局? "100%有效"、"第二天见效"是不是欺诈?说你是就是,而你实际上也是。那么,判你诈骗罪总可以吧?判你非法集资罪总可以吧?很多老板就是这样银铛入狱的,根本不可能有让他"旧账挂起",从头再来,东山再起,赚了钱再还债的机会。"广信"的破产带有政府色彩,是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豁免外债,但相关的责任人也得到了查处。史玉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还能有平

平安安的东山再起的机会,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积累的无形资产,他这个 "典型"可没吃典型的亏,却占尽了典型的便宜。史玉柱可不傻。

那么,欠老百姓的钱麻烦,欠银行的钱是不是就可以不还了呢?大谬不

 巨人大厦失败的原因 《成败巨人》第一章巨人大失败警示录(10)
然。"银行的钱如果搞丢了,是要掉脑袋的。"牟其中搞丢的全是银行的钱,

结果众所周知。当然,"

史大胆"倒不是没有向银行借钱的胆量,而是

据上所述一一

一他根本没法向银行借钱。

与债务危机这种谬论相对应的是媒体危机。认为 人危机是由 1997年 1

月 21日那篇报道引发的媒体大曝光,而首发那篇报道的《投资导报》则

为其罪魁祸首。笔者不是媒介中人,没有必要为媒体辩护,但为认清问题实

质,本人有必要说句公道话, 人的危机 (是遭受灭顶之灾的全面危机而不

只是债务危机)于 1995年"三大战役"失败之时早已注定,之后历经长达

一年半时间的拯救,采取的措施难计其数,直至向中央领导写信,向地方政

府求救,等等,均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只是将危机的事实告白天

下,怎么能说是媒体引发的危机呢?作为企业新闻,一年半之后才给予报

道,这已经很照顾史玉柱的面子了,要是在今天,早就揭你老底了。

史玉柱没有认清错误的实质,也没有利用媒体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如

果当时史玉柱能将错误的根源及纠正办法老老实实地诉诸媒体,向公众求

助,不要说差 1000万,再多的钱也会有人送上门来。

但是,史玉柱及其幕僚们被战略的迷雾遮住了双眼,社会上也是一片人

云亦云之声。非有"高人"指点,史玉柱不能东山再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040.html

更多阅读

《柳林风声》第一章 河岸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简介这本书 以蟾蜍、鼹鼠、老獾和河鼠的历险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动地刻画了柳林中的友谊与温情。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而是将有关人情世故的诙谐表述和富于童趣的描述糅合在一起,细细揣摩别有一番韵味。

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成败巨人》第一章巨人大失败警示录(7)

巨人副总裁三赴杭州,双方终于达 和解,巨人停止做"吃饭香"的产品宣传,双方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巨人向娃哈哈正式道歉,并提供巨人大厦 26层一间 50平方米的写字楼作赔偿,诉讼费和专项费用 25万元由巨人集团承担,巨人集团从香港公司付出等值

第一章 意外的发现 《汉学菁华》第一章中国人的发现

作为一个历史跟埃及人同样悠久,而因异邦征服造成其连续性被打乱的时间却要短得多的民族,中国人曾经有许多有用的发现这一事实本身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令人感到奇怪的倒是居然没有人肯花一点精力来指出远东古代文明对于西方人所带来的

声明:《巨人大厦失败的原因 《成败巨人》第一章巨人大失败警示录(10)》为网友盘古帝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