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掌握某一领域 《问题解决力》上篇1必须迅速理解和掌握PSA(2)



113语言学和IT“使用起来都很方便”

接下来,我想就语言学和IT进行一下说明。语言学和IT非常相似,这两种东西越早学越受益,不过两者都不是“知识”,只是实现顺利交流、顺利工作的“手段”而已。它们本身要不是学科的话,也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把它们当成单纯的TOOL(工具)使用就足够了。

 如何迅速掌握某一领域 《问题解决力》上篇1必须迅速理解和掌握PSA(2)
然而,日本的教育仅是以教授语言学知识、IT知识为目的,这仍然是明治时代的教育方法——就是能尽早记住已有答案的人会胜出。

原本,把作为工具的语言和IT当作学科并且当成判断的对象就是错误的。工具会因为人的不同而造成使用方法不同,所以无所谓对错,只有“擅长”和“不擅长”罢了。就是因为把它们当成了判断的对象,所以不能成为工具。

英语已经到了不以死记硬背取胜的时代了。作为代替它的教法,用下面这个题目怎么样:“你去反日情绪强烈的韩国,并且用英语劝说他们放弃相互间的仇视”。不作这种实践的训练,是绝对不能掌握作为工具的英语的。还有,IT教育也不应该作为学科来教,应该从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电脑,体验网络、文字处理、表格计算等东西。

工具只不过是用不用的问题,“如果使用了会很方便”,因此,在语言和IT教育上,最需要重视的就是每日使用。例如,考试时即使答案对了,每天都不用也会生锈。这就是工具。

|www.aihuau.com|22

21世纪是无处寻找答案的时代。文明的争论爆发,即使是美国也找不到答案。在这个时代,只能用逻辑来说服人。现在,“Google(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势必会胜出。所以,确立逻辑思考的路线,并且掌握语言和IT工具的人比起只是单纯大量积累知识的人来说,将是绝对的强者。培养这样的人,才是21世纪的教育目标。12要是能掌握PSA,你就能成为拯救企业

的英雄虽然是形式化的“改善运动”,但要是能知道企业是如何死去的,就能找到应该做的事,要是能掌握PSA,你就能成为拯救企业的英雄。

在现在不可预见的未来,要想成为胜者,必须进行战略思考。当然,这种技巧不是轻易就能掌握的。

首先要找到问题点在哪里,其次要考虑解决那个问题需要做什么——只有这种自己找到答案的方法论才是问题解决法,也就是PSA。现在,在书店的商业用书柜台,与PSA有关的书随处可见。虽说如此,PSA也不是突然就出现的。那么,PSA究竟是如何被系统化的呢?

121日本人不擅长的PSA

日本的商业人士最欠缺的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的“问题解决技巧”。为了解决问题,首先要正确了解自己的公司或事业、工作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对这个问题反复提问,而且是要易于得出答案的提问。这样一来,问题的本质原因就会明了,也就导出了解决方法。怎么样发现问题,怎么样提问,怎么样回答——这种能够找出解决办法的技巧就是PSA。然而,日本人却很不擅长这个PSA。

其实,日本人也并非欠缺掌握PSA的资质。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过去日本企业的制造部门一直实行的是QC(质量管理)、TQC(综合质量管理)、ZD(zero defect=零缺陷)运动、或者VA(价值分析)/VE(价值工程学)。

QC或TQC原本是自AT&T(美国的电话通信公司)等美国企业开始进行的质量开发、保持、改善的手段体系。ZD运动起源于1962年美国的马丁公司,该公司在接受国防部的导弹制造合同时,尽管交货期缩短了两周,可是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导弹的制造。在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削减费用的VA/VE,其发源地也是美国。

总之,这些质量改善运动或生产力改善方法都产生于美国,然而为什么作为发源地的美国忘记了这些,而它们却在劳务费上涨、日元汇率升高、生产力迫切需要得到有效改善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生根了呢?

例如,我过去曾经工作过的“日立制作所”,就曾举全公司之力开展ZD运动。像举行年终庆典那样,在厂长或总经理面前召开案例报告会,其目的就是要彻底追究产生缺陷的原因,尽可能追究到本源才停止。这种寻根究底的做法,就是及时清除库存、极力追求合理化的“丰田汽车”的“看板方式”。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工厂导入的QC/TQC、ZD运动、VA/VE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使用逻辑思考和统计手法,基于事实而不是人的意见进行假定,然后证实它,这种方法和PSA如出一辙。所以,日本人并非缺乏PSA的资质,只要好好培训一下就可以了。

然而,在泡沫经济期以后、被人们叫做“魔鬼15年”或者“失去的10年”期间,不知为什么,日本企业却忘记了这种做法的初衷。到现在,日本企业一旦失去前进方向,就急不可耐起来,不谨慎思考就轻率地采取进行改善或降低成本的举措,或者国内生产维持不了就进驻中国,想法变得很杂。为什么PSA的思考方法会在日本消失殆尽呢?理由有4个。

第一,彻底推行QC/TQC、ZD运动、VA/VE等,直到发展到用同样的方法不能取得更多的改善效果。确实,其效果达到了一直以来生产力改善方法的顶峰,出色的改善中活用了IT(信息技术)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或CRM(客户关系管理)、SFA(营业部门的支援工具)、CTI(通过通信线路处理客户联系的管理方法)等,导入了这些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方法。但是,QC或ZD运动等思考方式即使到现在也在被广泛使用。充分分析缺陷出现的原因,然后进行查找,针对关键之处设定假设,用事实证明或找到证据,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思考方法没有错误。可是为了抓住这种方法,对这种方法本身很是厌恶的潮流却不断扩大,因此,制造部门的PSA从某种意义上说被葬送了。

第二,在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中,工厂导入了自动化装置,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做了。不是分析此前这种生产线上工人的特点,并一点点制定生产改善计划,而是导入完全不会出错的半导体制造装置或印刷底板的表面实装装置等,问题全都由机器解决了,随之,传统的生产力改善方法也从日本企业的工厂中消失了。

第三,领导们不像自己年轻时那样以同等精力从事工作了。质量管理或生产力改善渐渐变成不再是领导关心的问题,他们把责任都分配给下属。当然,现在也有实行QC/TQC、ZD运动、VA/VE的公司,但是已经非常仪式化,不是领导冲在前面的感觉了。从经营的角度来说,管理水平下降了两三个台阶,其结果就是PSA的思考方式从公司的价值观中消失了。

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PSA只是进入了一线制造部门,而没有进入当时的营业、会计、设计、采购等白领的二线部门。可是,前面提过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CRM、SFA、CTI实际上就是二线部门的PSA。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是从美国引进的高深系统吧”,可是那只不过是把在制造部门使用的思考方式应用到了二线部门而已,不是什么难解的东西。只不过是日本的二线部门没有PSA的经验罢了。122方向弄错的话,即使工作进展很快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日本在此期间由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国家变成了70%以上人口从事服务业的国家。即使在制造性的公司内,70%以上的员工也都变成了白领阶层。他们觉得在工厂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不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也不会使用。然而,尽管他们过去有使用这种方法的能力,但是在过去15年中,他们一点也没有在公司内尝试,使之变成像盲肠一样可有可无。

可是,在制造现场使用的东西不是不能在二线部门使用。日本人绝对有使用PSA的能力,我坚信这一点。我在我的第一部作品《企业参谋》(president公司)中对PSA进行了介绍,并且通过3个月的训练,使麦肯锡公司东京事务所的新员工彻底掌握了它。之后,成长为经营顾问并在各个领域活跃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我现在能得到广泛承认,就是托那次教育的福。”PSA就是这种有效的、在任何领域的企业中都能使用的“万能药”。

然而,日本公司的人事制度或教育制度却与PSA完全相反,这是不能进行大胆改革的最大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062.html

更多阅读

《问题解决力》上篇2本书的教材布局和学习方法(6)

然而,企业总是把3年前的事业计划中的数字稍稍替换一下就制定出第二年的事业计划,那是与问题解决的流程完全相背离的。明确目标→明确目标后考虑达成目标所需的对策→有了对策之后实行它→实行对策后检查进度情况并修正,本来应该是这样

《问题解决力》上篇2本书的教材布局和学习方法(5)

知道这点后,改善就简单了,只要抽签选择地域,重新分配就好了。削减老员工的地域让给新人,和营业所的往返距离控制在1天3个小时以内等,公平分配,机会均等。不过这只是针对问题的对策。这样下来让他们竞争的话,实际上卖过8台的老手1台也卖不

《问题解决力》上篇2本书的教材布局和学习方法(4)

不要把原因和现象弄混以我的经验来看,通常五成以上的肥胖原因只有一个,可能你会觉得原因很多,可那只不过是一个原因以不同形态出现而已。抓不住原因和现象区别的人,就会说“问题太多,没办法解决”。而且,针对现象一个一个解决还是没有办

声明:《如何迅速掌握某一领域 《问题解决力》上篇1必须迅速理解和掌握PSA(2)》为网友与君同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