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化系统 打造全产业链 陕西中药产业化提速



     陕西中药产业将在三大银行的资助下,力争在科研转化、扶优扶强等方面重点突破,以大力扶持中药种植“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逐渐稳步推进中药药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产业的集约式、集群化发展。

  “我今年种了2亩猪苓,预计收入七八万,盖新房、娶儿媳的目标能实现了!”陕西省佛坪县药材种植大户段茂峰兴奋地说。记者在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了解到,该村12户药农种植猪苓、山茱萸等药材26亩,收入可达70万元,人均收入6412元。

  “我们目前正在联合金融机构,大力扶持中药种植‘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逐渐稳步推进中药药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产业的集约式、集群化发展。”陕西中药协会秘书长杨贵权说。

  11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民生银行西安分行与陕西中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提供50亿元银行信贷服务,联手扶持陕西中药产业发展。

  “在解决了资金的瓶颈之后,我们将逐步推动中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杨贵权说。

  差距明显

  陕西素有“中药之乡”和“天然药库”的美誉。资料显示,全省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4700多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布置的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省有283种,占77.7%,其中248种药材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目前为止,全省共种植药材460万亩,中药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我省中药产业发展速度、水平和质量,距离全国药材大省还有很大差距。”杨贵权说,目前陕西省中药生产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全省150多家中药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不多。”杨贵权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普遍存在“创新产品少;低水平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产品多,独家产品少”的现象,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我们一个省的产值和人家安徽亳州一个市差不多。”杨贵权坦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是产、学、研脱节,没有建立三者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中药的科研与生产之间,尤其是生产企业、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导致一些企业对最新科研成果缺乏了解,不能形成产学研的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研发的中药新品省内知晓企业无人接盘,致使转让给外省企业,出现“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例如:西北大学研制的国家一类中药“秦龙苦素”5000万元转让给哈尔滨制药企业、“黄姜素胶囊”1200万元转让给江苏扬子江制药公司就是典型。不仅如此,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也有类似现象。

  重点突破

  “陕西中药研发优势未能转化为中药产业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杨贵权说。

  另外,陕西从事中药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研发单位虽然有较强实力,“但是,通常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拳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陕西中药产业优势。”

  协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集群化发展的模式,推动陕西中药产业发展。杨贵权说,“从源头到销售终端,打造一个全产业链。”

  “重点扶持发展中药制药大企业,通过扶优扶强,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杨贵权透露,协会将优选100户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充分发挥骨干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争取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会员企业20个以上。

  “做大做强中药企业必须加快新药研发,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大中药。”杨贵权表示,陕西中药协会将积极构建中药产业服务大平台,“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院所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依托陕西中药骨干企业,搭建以中药企业为主体,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药品销售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紧密结合的中药产业集群。”

  创新模式

  “打造千亿元中药大省”,这是陕西中药协会目前提出的目标。“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高,亳州市早就提出了千亿的目标。”

  “但就目前的现状讲,实现这个目标,依然非常艰巨。”杨贵权坦承,作为中药资源大省,“陕西的重要产业的规模和产值在全国基本上是排在后几位的。”

  “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陕西中药协会会长、陕西超群医药集团总裁徐社会说。

  根据规划,陕西中药协会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协会骨干会员从目前500多家发展到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会员企业达到300家,累计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万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超过30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中药材批发和零售商户达到50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陕西省产业化系统 打造全产业链 陕西中药产业化提速
  协会将大力扶持中药种植“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逐渐稳步推进中药药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产业的集约式、集群化发展,带动中药农业、中药商贸业和中药知识产业协调发展,徐社会说,“将中药种植由农业主导型转变为工业主导型,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逐步使我省中药产业规模雄踞全国前列。”

  “要实现这个目标,资金是关键。”杨贵权说,“没有资金的支持,所有的设想都是空谈。”

  “融资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我们要帮助会员企业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徐社会说,协会通过加强与担保、创业投资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共同搭建政府、协会、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五位一体的融资合作平台。

  此次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民生银行西安分行联合提供的50亿元银行信贷服务将成为陕西发展中药产业的有力支撑。

  “此外,协会已组织4000多万元组建陕西泉融投资公司,使每个会员拿出10万元互助基金,争取10%的回报,进行担保争取三年达到5亿元,为中药协会的全体会员进行融资担保。”徐社会透露。

  据了解,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了和陕西重要协会的合作意向。“我们争取5年内为会员企业融资总量不少于200亿元。”

  基地引领

  “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是源头的管理。”杨贵权说。

  众所周知,陕南是传统的中药产业区,各类药材占全省的70%以上,但因种植药材大都是分散式、家庭式种植,产量低、面积小、布局散,种植、加工都没有形成规模。

  “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杨贵权表示,为了规范中药材的源头管理,协会先后在渭南澄城县建立了七万亩黄芩、柴胡基地,在宝鸡市陈仓区建立了万亩柴胡基地,在商洛山阳县建立人工栽培猪苓示范基地,从土壤选择到种苗培育,从技术指导到仓储销售,给予了全面指导,取得了很大成功,对当地农民特别是中药材种植专业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事实上,陕南各中药材产区对此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据记者了解,该地区各县依托优势中药资源,普遍树立“以药兴县、以药强县”发展理念,连片种植、一品一区,依靠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如佛坪县在陕西师范大学、步长集团技术指导下,相关部门投入460万元,3年间形成10.36万亩山茱萸种植面积,2.6万药农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0%,1600吨药材产值近1亿元,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三大山茱萸基地、中国山茱萸之乡和国家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略阳县是杜仲原生地、适生地,自古就有种植习惯,全县98%的农户种植1.29亿株、58.6万亩杜仲,人均890株,占全国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杜仲种植基地、国家林业局命名的杜仲之乡。城固县仅元胡种植面积就达6.79万亩,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基地的建设事实上也是对源头进行管理。”杨贵权说,源头重要产业发展的根本,“这个产业要想健康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抓好源头管理。”

  此外,近年来,药材价格的上下起伏、不断变化,一些初级产品像晒干的山茱萸,几年前每斤可达近200元,而去年价格掉到了不足20元,种植面积增加了,药农却没有增收。

  “初级产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才是稳种、增收之根本。”杨贵权说,“基地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源头稳定了,这个产业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按照全省关于打造72个县域地产药材基地的总体规划,设计建造药材种植、科学管理、国医传承、文化传播、名医义诊、药疗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中医保健休闲游,不断丰富和充实协会服务领域,联手打造陕西中药品牌。”杨贵权透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39.html

更多阅读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分析 中粮集团战略部

摘 要: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粮集团公司提出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的战略定位,集团正在不断地加快迈入新领域的脚步。全产业链的战略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形势下形成的呢?中粮集团的这一战略执行体

销量领先 基地再升级 全产业链助推太阳雨销量领先

     5 月21 日,日出东方·太阳雨A 股主板上市一周年。  这一天,太阳雨太阳能洛阳基地的二期项目竣工暨全产业链聚能南极管3 号生产线启用盛典在洛阳市洛龙产业集聚区举行。太阳雨太阳能洛阳生产基地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

声明:《陕西省产业化系统 打造全产业链 陕西中药产业化提速》为网友忘掉的是感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