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 供给侧改革 职称改革最大的功劳是提升了‘领导’的权威



我们从职称评定到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再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职业资格制两轨并行;这期间探索了30年来,终于达到了今天的‘行政与技术一体化’的阶段;实现了职位与职称并行的改革目标,从而实现了我国今天职称制度的彻底‘官本位’了。

想当初1978恢复职称评定时,使很多知识分子感到了被尊重的喜悦;那一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令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欣喜若狂。由于明确指出了“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所以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次有与行政级别对应的符号,这就是工程技术人员专有的职称。

由于行政与技术是分离的两条线,所以职称与领导干部的职位无关;全部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再加上突出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所以当时的工程师竟然相当于行政处级的待遇;从而真的调动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这样的两条线并行中,还真的没有工程技术人员想当官;因为每个人都想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其后由于社会科学界等有关行业和部门也强烈要求建立相应的职称制度,所以1981年后的职称系列进行了延伸;相应建立了会计、经济、统计、图书档案资料、翻译、新闻记者、编辑七种业务职称。在此后五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又延伸批准了职称系列22个。因为这时的职称评定制度的特点是:职称只是表明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和工作成就的称号,由专家评审确定;没有岗位要求和数量的限制;不与工资待遇挂钩;没有任期,一次获得,终身享有。

尽管当时的职称不与工资挂钩,但实际上所有单位还是出台了很多优厚的政策;如当时的分房政策,就使具有中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能与行政“一把手”的住房面积一样;而且出差可以乘飞机、坐软卧,从而真的使技术人员非常满足。在这非常满足的时候,技术革新和创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使当时的基础整顿效果显著。

然而到了1984年以后,由于我们社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从而所有单位不惜任何手段争取指标,一些负责本单位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指标的背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就是人们后来通称的“职改”,它第一次正式把职称与“官本位”挂钩了。由于要求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受聘者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结果任何单位的职称评定中,肯定是按照行政职位的高低来进行职称排位;因为打破学历年限是当时的基本原则,自然就变成了按照行政职位的高低排职称的高低了。

通过首次评聘,建立了聘任制;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当然这时调动的并不是技术人员搞技术,而是技术人员如何跻身于官场的问题;因为只有当官的没有指标的限制,个个都能解决相应的职称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改善了当官的待遇。如我单位负责人实际是一个年轻人,但因为高级职称是他的;所以他成了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主任。这样的技术权威自然待遇也要加强,从而使他得到了厅局级干部的待遇。这种尊重人才的感觉非常好,所以有时他做梦都会笑醒。然而没有行政职位的人就差别大了,如我单位有位民主党派人士;竟然申报高级职称八次都没有评上,原来是每次要给领导让路;结果老领导上去了,新领导又来了;就这样高级职称申报八次还没有评上,因为当时的干部年轻化是一批接一批;所以高级职称就应该优先安排领导,而没有行政职位的技术人员自然永远就只有当分母的命了。

由于职称评定与“官本位”的彻底结合,结果我们社会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市场年轻的行政和专业一肩挑的人才;所以职称再也不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有关了,而是直接与行政职位有关;促进了我们社会的“官本位”的发展,为“官本位”的权威与待遇创造了按照国际接轨的条件。就连我们的职称外语考试,领导干部可以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的要求。如果真的要考试,我们的考试委员会能为领导干部组织一个考试培训班;最后用培训班的成绩代替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这项措施受到了领导干部的欢迎和好评:“免试充分考虑了领导干部的实际,真正地体现了人本精神”。

 权威人士 供给侧改革 职称改革最大的功劳是提升了‘领导’的权威

为什么我们社会按照职位大小定职称,原来我们任何单位的成绩全部是领导的;所以官越大的也就成绩越多,因为其领导下的成绩全部是领导的;所以老百姓根本无法与领导干部竞争职称。由于我们的职称评定中还有论文要求,所以职称评定也进行了修改;只要是公开发表的文章都统计,于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报告也能在杂志上发表了;从而也是领导的论文。这也是我们社会的职称人员没有论文的客观情况,因为领导干部们占据了职称主体;所以技术人员也就没有职称了,从而写论文的人评不上职称;而不写论文的人千方百计地要照顾职称。

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建立分类管理的职称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通过改革,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制度保障,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基础和依据;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开辟宽广的通道。但只要我们的职称不与“官本位”脱离,我们社会的职称就永远是形同虚设;因为它只是领导干部的又一个光环,而并不是技术能力的真正体现。

职称改革30年了,它最大的功劳就是彻底“官本位”了;我不知道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但我却知道它实际是技术人员的悲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584.html

更多阅读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道理孩子们一般都知道,但是

转载 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 易基改革红利

原文地址: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作者:anmin0001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一、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的时代结束今年5月,全国财政收入12749亿元,同比增长6.2%,终于恢复正增长,止住了连续两个月的跌势了。而社会各

全国最大的高杆千木海棠园 贴杆海棠

2013年11月29日,去沂南县转道去全国最大的千木海棠园赏光。千木海棠园位于临沂市汪沟镇解峪子村西岭,由韩继伦先生牵头建设。千木海棠园,实际一期工程已发展到2000亩,二期将扩大到4000亩。内设36个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有名的农业龙头企

声明:《权威人士 供给侧改革 职称改革最大的功劳是提升了‘领导’的权威》为网友二逼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