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外企看外企(七)外企、港企、台企的“家族习惯”



① 美国企业

  美国企业就如同他们的国度,是老人们的地狱,年轻人的天堂。美国文化崇尚结果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主义—他们要求以结果说话、数字说话,能出色完成任务就是他们的英雄。英雄意味着高薪、高职和人们尊崇的礼遇,只要能力强,公司的各种场合都将是你发挥的舞台,你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对你的成绩的赞赏,出色的业绩将使你成为公司最耀眼的明星。但相反如果你的业绩低下,无论你表现得多么努力,即使每日工作20小时,这些公司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把你扫地出门,因为他们只承认结果,不看过程。效率、公平、以结果论成败是美资企业的代名词。

  美资企业法律严谨,工资制度公平合理,以人为本,你的所有劳动和结果都将从工资收入中得到体现。你的出差费用、加班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只要是经过批注的,它一分都不会少给你。如果你能干,你的佣金奖金加上其他收入很有可能是同级别但能力不及你的员工的N倍。但你该做的工作也是一点不能打折扣,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你将面临老板们的责问,如果经过多次培训和调岗还是无效,你离卷包袱走人的时候也不远了。

  美资企业坚信人是有潜力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所以对员工良好的系统培训、专业的职业规划都会在美资企业中得到长期执行。

 走进外企看外企(七)外企、港企、台企的“家族习惯”

  美资企业的用人准则中,员工能得到聘用和晋升,注重能力较多,学历次之。只要能替公司赚钱,就有机会被聘用和晋升。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当年名噪一时的原IBM华南区老总,后来又跳槽到微软当中国区总经理的吴士宏女士,她从进公司时一名打杂的办公室助理当上中国区的最高职位,充分体现美资企业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用人策略。

  因此对于那些有雄心壮志,希望找到一个平台大展拳脚、想掌握良好的工作技能并能顶得住高强度工作压力的上进青年们,美资企业是一个绝佳的就业选择。另外多做实干,努力培训,尽快上手是融入此类企业的最好方法。

  ② 欧洲各国企业和大洋洲各国企业

  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所以人们的生活富裕、悠闲。它们的企业也因此带着这种浓烈的人文色彩。一般它们都能提供给员工较高的工资(但会略低于美资企业)和良好福利条件,有些甚至一年有两次出国旅游的机会,相对来说压力也没那么大,让员工能比较安心地在企业待着。但只要是高薪的职位,就不可能太清闲,毕竟企业不可能花大价钱来请个大佛回去只吃香火,不办事啊。

  欧洲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素质,当然也非常看重工作能力和职业背景、学历。英语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你还懂该企业所属国的语言,那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例如去家乐福(法国企业),如果你懂法语的话那肯定会被优先录取的;如果你去德国企业施耐德,那德语是你很好的敲门砖。而且这些语种,会的人不多,因此企业一般给这种员工的薪酬远高于同等级别的人。所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掌握双语是进入这类企业的有利条件。

  ③ 日韩企业

  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文化比较近似。日韩企业讲究等级分明,要求员工升迁前有足够的磨炼,通常员工要熬足够的年份,企业认为你够经验了才有资格往上升,而且升职一般都要论资排辈,在公司待得越长越有机会。但中国人在日韩企业工作,升迁的空间非常有限,因为它们不大相信中国本土员工的工作能力,基本稍高级别的职位都由它们本国人垄断,这是它们的企业在中国的管理弊端之一。工资一般不高,工作量还非常大,无偿地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类似韩国三星、LG这样的企业对一些有多年经验的销售员工来说,基本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比起欧洲、美国,同等职位动辄5000~7000元的企业来说,真是差得太远了。但一般来说,日韩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轻易不炒人,它们愿意员工留在企业一辈子,从稳定性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安分守己,勤快虚心,尊重上司是日韩企业的文化核心,只要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在这个企业长期立足了。

  ④ 亚非拉各国企业 

  亚非拉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工资都不高,但工作量大。尤其是中东、非洲国家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机构多数为采购办事处,主要工作就是sourcing,也就是寻找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然后由这些外国老板卖给他们自己的客户。客户的资源也由这些老板们亲自把持。他们不需要也不可能让中国的员工去碰他们的客户,中国员工的角色更多是一个采购助理的角色。因此这些企业给予的工资都很低,但要求却不低,英文至少六级以上而且要求口语流利。从这方面说,并非好的去处,但优点是可锻炼外语水平。

  ⑤ 港资台资企业

  香港企业要求员工有足够的经验,通常要求员工在基层岗位锻炼多年,熟悉了所有流程才有晋升机会。香港人工作认真细致、勤奋,以结果为导向。对员工要求也如此,但工资不高,工作量很大,压力也不小,一般没有加班费。由于一开始的时候香港人开的企业在经营决策和管理方面太小心翼翼,所以在大陆除了少数几家大规模的港资企业外,其余的港资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

  台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相当高,集日、韩、港资企业之大成,薪酬水平不算高,员工无偿加班是在应聘者一开始面试时就明文规定的,否则不可能通过它们的面试。台资企业非常注重下级对上级的礼貌和尊重,等级区别较明显,这点和欧美企业的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和直接沟通有很大不同。在过去,台资企业刚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时候,有不少企业提供给海峡两岸员工的待遇相差甚远,公司的高管职位也是长期为台湾本地人所占据,但随着祖国大陆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大陆市场越来越为台湾人所重视,甚至成为他们的主要市场,很多企业主的管理理念发生改变,有能力的人才在很多台资企业也能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3732.html

更多阅读

市场营销哲学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七) 死与不死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七) 死与不死 七论药家鑫式作恶与陈光标式行善 《史记》云:“千金之子,不死于市。”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一个生命结束。这里笔者试图从营销哲学的思辨角度,对药家鑫式作恶与陈光标式行善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人

国药“赢”销(七):中药“治未病”将引爆销量

国药“赢”销(七)   TCM  Marketing Ⅶ中药“治未病”将引爆销量    “治未病”是中医的惯有思维,也是中医的优势,中药策划者们要好好利用,在治疗领域做好文章之后,如果产品特性允许,积极开发疾病预防领域的市场。“治未病”是

企业融资(七):贸易融资中如何规避风险

 在《企业融资(六):国际结算中如何开展贸易融资》(此篇是姊妹篇,进行后续说明)中提到,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此篇是姊妹篇,进行后续说明)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

声明:《走进外企看外企(七)外企、港企、台企的“家族习惯”》为网友北覓想妳的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