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后记
日前,本人的新书《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已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无数企业纷纷针对时局制定自己的“过冬计划”。在这个“过冬计划”中,企业降薪,减缓招聘计划,缩减招聘预算,甚至裁员等等,正在成为一些企业应对“严寒”的措施之一。
背倚自2008年以后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其他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当今面临的金融风暴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遭遇哪些法律风险?在当前形势下的减薪、裁员及调整架构等优化、分流计划能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这本本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作出“法律诊断” 的专业百科式全书 ——《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应运而生。
作为长期从事人力资源领域法律业务的劳动法律师,经常会被人问到:“你是劳方律师还是资方律师?”其实,作为律师而言,在处理法律事务过程中,无论代表劳动者一方还是用人单位一方,都只是依据律师职责履行律师职务,以代理人的身份出现,而并不能成为任何一个群体的“代言人”。或者说,即便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特定的事件中代表自己所受委托的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一方,为其合法权益鼓与呼,也不能因此就说这个律师是“专门代表劳动者和老板对着干的”,或者是“专门为老板出主意对付老百姓的”。
之所以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在这本书刚刚写就时,我曾把书稿拿给一个朋友看,朋友说:“你这本书,立场好像有点问题,好像是专门给单位出点子对付劳动者的。律师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去宣传法律、分析案例”。
实际上,在写这本书时,一方面,我并没有代表任何一个群体,或者先树一个“假想敌”,而只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案例,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自己的专业建议。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我内心的确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主要读者对象,即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想,一本书总是要有一个角度、一个切入点,否则笼而统之,反而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其实,对于律师而言,既可以从劳动者的角度,探讨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也可以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剖析如何促进和加强管理,如何减少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怎样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企业基本利益问题。其共同的前提是,在现行的法律背景和真实的案例面前,如何通过抽丝剥茧般的法理分析,总结出案例中各方当事人的得与失,并给出应对纠纷妥善处理以及预防纠纷发生的法律建议。
毕竟,面对一个个表现各异的劳动争议案件,无论对于劳动者一方还是用人单位一方,都不是一件好事。从更高的层面说,任何一个冲突与纠纷,都是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与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构建的和谐社会主旨也是不相符合的。
在本书的诸多案例中,企业一方败诉或受到损失的情形占了大部分。众多企业之所以屡屡遭受劳动纠纷之苦,其中固然有不法员工的责任,但是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存在巨大管理漏洞和死角也是一个不争的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所指向的“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其意并不仅仅在于对于极少数恶意员工的“防范”,而更多在于对于企业自身管理中的问题反思。实践中,人们总是关注损失的发生,而漠视风险的存在;总是关注损失发生后的补救,而忽略损失发生前的风险防范。企业对待劳动纠纷的态度莫不如此。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劳动纠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从纠纷对立的角度上看,就是要立足企业自身的规范行为;从事物发展的角度上看,就是要立足风险的防范。由此,更加引发我们对企业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视,这便是本书的基本初衷所在。
在这里,感谢在百忙之中为本书热心推荐的所有推荐人!他们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马福军、海士国际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梁中锋、艺康集团(中国)人力资源经理周雪峰、时代沃华(北京)管理咨询机构总裁、沃华传媒网总编辑黄华、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福功博士、京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姜爱芸、北京鼎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财经主持人张会亭、北京友好互动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况杰、北京国发华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留成、法制晚报社副社长陈春彦。
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笔者的所有师友和诸多法律界同仁。尤其感谢著名劳动法学家和经济法学家关怀教授,在本书写作中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写作建议。感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俊禄律师、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郝春莉律师、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在笔者的长期工作中以及本书写作过程中不断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正因如此,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以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才不断寻找到和坚持努力的正确方向和拥有不断前行的信心与动力。
当然,在此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总是默默地在身后为了我的工作而无私付出、奉献,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地地支持我的所有事业。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的助手刘浩律师也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