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浮躁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在职场上,很多年轻人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为了招揽人才不惜重金挖角,因此员工跳槽时有发生。本期,首次提出“营消”商业范式理论与方法的管益忻教授对“营消时代”的员工忠诚观问题进行了诠释与剖析。
《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老板是企业的所有者,而员工则隶属于所服务的企业。那么,这种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是不是直接决定了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地位要凌驾于员工地位之上?
管益忻:我们前面说过,在客户经济时代,客户的利益和需求价值是第一位的,企业利润等是作为顾客价值实现的副产品而存在。在企客互动关系中,在顾客面前,首要的是企业老板与员工同心协力为顾客创造价值,把产品、服务做得更好;在作业层面上,则直接表现为企业、员工同客户之间的互动。这样,员工在企客互动中的地位就被突出出来。因此,只有善待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产生自豪感,员工才能作为企业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用心服务客户,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所以,在企业内部,普通员工理应被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同时考虑到企客关系,在总体排列上,则应如马云所说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只有善待员工,才能换来员工对企业更大的忠诚,这是不容置疑的。
《现代企业文化》:新时期的员工忠诚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革?
管益忻:在营销文化时期,员工忠诚度基本上都是基于企业本位论的;而当顾客本位论到来之后,员工(以至高管们)的忠诚度也相应地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0版本的忠诚观相对于1.0版的本忠诚观其根本质变在于:在1.0版本阶段,员工个人的全部职业生涯(如基本技能、谋生手段等)基本上是由其最初参加的企业决定的,一生中即使有变化,其影响也不大。到客户经济阶段,企业经营成败已由顾客决定,此时客户忠诚已成为员工忠诚观的最高形态,而企业忠诚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当然,二者又是一致的。如果说在1.0时期客户忠诚度是手段的话,那么到了2.0时期则演变为企业忠诚度、职业忠诚度是手段、客户忠诚度是目的,并出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员工流动是忠诚度变化的表现形式,而不再作为忠诚度的内容和本质。就“忠诚于顾客”这一内容和本质来讲则始终不变;
——利益增减是忠诚度调节的机制,忠诚度强弱同利益增减是相对应的,因为这是其价值实现程度高低的调适。当然,在这里,企业同员工个人两个利益主体之间是谈判关系,企业亦应有(含有)相应的规则与之达成一致的制度,实则是劳力价格的再谈判、再调适;
——发展如何,这是忠诚观的又一个方面。跳槽是一个员工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需求,在宏观上又往往是新兴产业和企业本身的需求,当然企业亦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计划安排,二者有一个协同问题。
——职业变换、二(再)次创业,同企业有不变的战略转型、再次创业一样,个人发展亦有此问题,二者应按一定规则调适。
——忠诚结构不断调适。现代市场经济下,一个工作者,不但要有企业忠诚,还要有职业忠诚;甚至在某一时段内,不但有对本企业的忠诚,甚至又暗藏对其他(想过、见过的)大公司的向往,这是一个不断重构的过程。
注:本文原刊登于《现代企业文化杂志》2009年第6期“名家讲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