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务手机 商务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起Business Intelligence,很多人会想到OLAP,或是沃尔马的“啤酒和尿布”的经典案例。但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个名词的起源却很少有人了解。在十多年前,业界流传着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这个概念也就是决策支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末,有一位叫伯纳德·利奥托德的人首先提出了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个名词。之后,BI这个名词就被人们广泛流传了。而伯纳德·利奥托德就是Business Objects的创始人。到了2007年,SAP完成了对Business Objects的收购使之成为了SAP的子公司。为了帮助大家揭开围绕着BI的诸多疑团,我们采访了SAP的鲁百年博士。

  可能有很多读者要问了,BI的具体概念是什么?鲁百年博士讲到:“根据Gartner的定义,BI就是一些帮助企业做分析决策的工具。这些工具,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个是报表,第二个是随机查询,就是OLAP查寻,第三个就是预测,最后就是分析。”

  处于断层期的BI

  对于Business Intelligence已经提了很多年了,甚至有些人听到耳朵都起膙子了。但是BI这个技术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呢?鲁百年博士认为,目前的BI还仅仅是个开始,它目前应该处在“断层期”。

  为了解释BI所处的阶段,鲁百年博士画出了上面这张图,并解释到:

  “上面这张图描述了一个产品,从研究阶段到生命周期终结其成熟度和客户接受度的变化。任何一个产品在研发之前就已经开始做研究,之后会有一些用户第一个吃“螃蟹”,这时其产品的客户接受度逐渐提高。但新产品由于不成熟,这时一些先行者有可能就成为了“先烈”,很多企业维持不了在这地方掉坑里了死掉了,企业死掉了,客户死掉了,这个时候叫断层期。随后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东西赚钱了,已经快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就是中间成熟期,之后就是到平稳期。“

 智能商务手机 商务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鲁百年博士认为BI这个产品其所处的位置刚好在“断层期”这个区间当中(也就是两条虚线当中的某一位置):“为什么要说在这个前后呢?什么时候到普及期人人都需要把他真的当成桌面系统的时候,那是普及期,人人都需要,但我认为现在没有到这个地步,既然没有到这个地步之前,那他肯定在成熟期之前。因为现在很多企业还把BI认为锦上添花,不是说我是业务系统非要不可。所以说应该在断层期阶段。”

  谈到在BI这个领域的有实力的企业时,鲁百年博士提到了5家非常有实力的企业:SAP、ORACLE、IBM、SAS和微软,并一一解析了这5家企业的现状:

  “因为SAP收购了BO,SAP的BI实际上也就是BO加上他原来的那个BIAR,还有他自己最近的数据仓库的工具BW。

  “对于ORACLE来说,它旗下有3个BI的产品。首先是ORACLE自己的BI系统。之后ORACLE有收购了Hyperion,而Hyperion的BI是收购了Brio之后才有的。最后,ORACLE又收购了Siebel的CRM,而这个CRM中也包含了BI。

  “IBM是在2007年11月收购了Cognos,Congnos有一个多维的数据存储,这个多维数据存储加上IBM原有的系统就构成了IBM的BI。

  “SAS,他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他不应该叫BI,因为从这个国际BI的定义上来讲,我认为他不完全是BI,他应该叫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叫决策支持。

  谈到微软,鲁百年博士的语气跟介绍前面4家公司时不太一样:“微软是我认为在商务智能领域里边比较让人头疼的公司,也是比较可怕的公司,虽然现在大家不太认可,但是他们现在跑的很快,我一直把它的产品叫贫民化,便宜、实惠、简单,人人都能用。”

  BI遇到的问题

  对于BI来说,从其诞生到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实施BI的企业发现BI对自己的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到最后,花了钱而不了了之。那么我们的BI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呢?在于鲁百年博士的谈话中,他提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对BI的目标用户理解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鲁百年博士讲到:“人人都认为商务智能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一说到决策支持谁用呢?老板。一说到老板,这套系统做完了以后给谁?就是中高层的管理者。一旦到了中高层的管理,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个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用?那些人会不会电脑?如果他们不会,也不会用,那么BI纯粹就是一个摆设,这套系统就该牺牲掉了,没有生命周期。以前的商务智能之所以没有做好,都是因为认为是给老总用的,一给老总用,花了那么多钱,老板一时高兴了,结果谁也不用,一旦不用了,那这套系统用来干吗?”

  BI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问题

  在谈到系统的复杂性问题时,鲁百年博士打了一个傻瓜相机的比喻:“现在看来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都需要BI。既然这么需要BI,那为什么不能推到每一个人面前呢?原因很简单:原来工具太复杂。举个照相机的例子,照相机原来那么大个个,扛起来也很困难,没有专业人士,谁能照相?即使你会照相了相你也洗不了。现在照相机呢,因为它傻瓜、好用、简单,人人手上都有照相机,那么商务智能也一样,之所以走不到每个人的面前,跟他的复杂有很大关系。”

  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够。

  在谈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鲁百年博士讲到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应该分三个层次: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何商务智能系统。

  核心业务系统就是承载企业运营的系统,它应该保证实时准确。在核心业务系统之上是管理信息系统,不过这个“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MIS。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对企业上游(SCM)、中游(ERP)和下游(CRM)系统和对其的整合。与之相称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名词CPM(全面企业绩效管理)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最上层的就是商务智能系统。而商务智能系统最重要的要有数据来支持其分析。所以,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前面两层做的不好,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BI,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在哪里呢?对此鲁百年博士强调了:“商务智能为什么不能走到贫民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企业的业务数据没有,信息没有,导致大家不能每一个企业都能马上去上BI的项目。”

  让BI走下“神坛”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么多在BI实施中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呢?鲁百年博士给我们开了几个药方。

  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鲁百年博士认为BI系统应该是一个给每个人用的系统。

  对于公司不同层面的用户,鲁百年博士介绍了一个清晰地分层的结构:对于老板和高层管理者来说,BI提供的是对企业运行状态的一个检测结果,体现到BI工具上就是仪表板;对于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来说,BI应该提供例外分析功能,让这些管理者能清楚地了解他所管辖的部门在运行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从而去寻找应对方法;而对于企业一线的运营层面的人员来说,BI应该提供一些详细的报表,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完成日常的工作。如果这3个层次的人员都能用好相应的BI工具,那么BI的实施就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对于BI工具的复杂性问题,鲁百年博士认为这一点是许多BI厂商在努力的目标,而且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了。

  对于第三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企业要有自己的业务数据。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不同的企业所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

  更容易使用的BI工具

  谈到让BI的工具更易用,鲁百年博士很兴奋地介绍了SAP Business Object的水晶易表。对于BI工具来说,鲁百年博士一直强调其易用性,而水晶易表则完美地阐释了这个思想。

  对于BI工具的未来,鲁百年博士表示它应该更接近于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日常的办公软件,与它们整合。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在日常地工作当中使用BI工具,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随后鲁百年博士为我们展示了一下水晶易表的功能。它可以与Word、PowerPoint、Excel整合,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PPT中加入BI工具的分析功能。比如说在PPT中的加入企业运行时的仪表板,或者在PPT中加入企业成本分布图表,而且还可以对这些图表的参数进行修改,然后直观地看到参数改变后的结果等等。

  当然,水晶易表的功能只有看过实际演示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其令人异常兴奋的一面。

  后记

  对于BI我们还有很多认识是错误的,要改变这些错误的认识需要时间;对于BI工具来说,它还可以改进地更加简单易用;对于BI的使用,我们还需要让其更多地服务于企业的一线员工,让更多的人来享受到BI带来的好处。

  面对BI,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03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人必看: 26张图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认识真实的宇宙

不了解和理解中国现在特殊的国情,就难以理性客观的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容易陷入一种短视的迷茫之中。中国已经是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毫无疑问,他还在发展中,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将面临诸多的成长烦恼,作为这个国家的

教你在冬日的早餐吃到刚出炉面包奶香无蛋吐司 吐司面包早餐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点击进入最近磕吐司比较上瘾,不管是手工的还是面包机的,越来越觉得面团有趣啦吐司的学问真是太大了,想做好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包机做的吐司口感上还行,组织就不怎么能看了不过好吃的面包机方子现在也慢慢多了起来这

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蔓延,你的企业还好么?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退出市场的“夭折”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7年左右,大企业平均寿命近40年,而德国企业的寿命至少达到12年以上。   相信这组

同质化 英文 今天,你的企业“同质化”了么?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退出市场的“夭折”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7年左右,大企业平均寿命近40年,而德国企业的寿命至少达到12年以上。相信这

声明:《智能商务手机 商务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网友骂醒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