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最近在关注创业板和投资后期的股权投资。按照叶檀的观点:“如果资金进入创业板成就了中国创新产业那又另说,问题是创业板的炒作与超募资金不可能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动机。”换句话说,就是投资后期的股权投资根本就不是高新转化的发动机,而投资中早期的才是。正如她说:“现在的股权投资都是在套利,都是看看隐身在创业板中的投资公司和富豪们,都是投资市场久经沙场的老将。”坊间还有传闻,要想上创业板先要给证监会那帮孙子多少万原始股。什么东西啊。如果创业板的股权投资者的幸福建立在中小投资者的痛苦之上,如果创业板上市过程中存在权贵输送的猫腻,还不如没有呢。当然,不少新的创业投资公司急切想创造出声誉来。所以就“不择手段”了。还有就是各级政府在遴选合作创投公司时不能单纯的拿所谓的“业绩”做衡量标准,目前创投产业从从业人员规模看,创业投资人员不多,创业投资公司的数量也不多,谁的业绩好,谁的业绩不好,在行业内是很清楚的。但有的“业绩”并不光彩。是一条,但不是全部。什么叫业绩好,建立在中小投资者的痛苦之上,在上市过程中存在权贵输送的猫腻就是业绩!?莫名其妙!
中外历史证明:金融活了,全盘就活了。通过股权投资完全可以使让更多的创新型公司浮出水面。更多的中早期创业公司则更需要创投支持。不去支持中早期创新企业,而忙着去摘桃子,桃子总会被摘完。纵然这样还是要扶持创投站起来,创投起来了,与创投最最紧密的管理咨询业乃至整个商业服务业也就起来了。这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才是全中国最佳的“软实力”。是这个逻辑关系。走货币主义,还是走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就是偏向财政方面。问题在于财政的资金从哪里来?“民间财政”对充分就业更有效吧。货币的流速增加,可以取得新币发行的效果,同样能刺激经济走出萧条。我们防通胀的思路也可以从单纯的货币思路扩展到利用产业调整进行整体治理上来。但,你要调结构,要让民资远离双市,投资实体,就要知道他们在哪里?有多少?怎么组织?经济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其发展的重担主要落实在“科学家”身上。而科学家更多的是知识,而企业家更多的是智慧。现在中国经济要想尽快走出阴霾,就迫切需要为一大批有创业家精神且能够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提供资金,解放其生产力,让他们更有尊严的去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
事实上,不管是调结构,还是保就业率充分增长,创业投资都应该充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马前卒,但整个管理咨询产业要跟上。创投事业与管理产业紧密结合是共和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双翼。国家最近的政策比重最大的就是围绕全民创业展开的。政策好,为啥创业的人还这样少?问题的关键:创业需要前端资金支持,没有启动的钱,创啥业?对平民创业,最好由政府担保,但这是不可能的。政府不能担保,那么,对农民的一些财产,对农村的一些不动产,应当允许其抵押融资,否则,创业根本就没有抵押物,你让他怎样创业呢?但好多抵押物有钱人也不要。那是不是不要创业了呢?非也。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城镇推广股权投资文化。城乡一体化是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待的。这是一种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农村和城市的扬弃,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反城市化”。是城市化的终结。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信息化。只有高度开放的信息社会,各种需求和供应才能对称起来。才能科学赚钱。这是县域经济和创业投资等创新机制结合的关键节点。
我总是梦想着有一天,每个县城都能看到一家创投机构,当地的年轻人如果真心想创业,直接去找他们。至少能够使他们胸中的熊熊之火得以燃烧。城乡一体化,这点不突出还算是“以人为本”吗? 让城乡的“富二代”与“贫二代”结对子,组成“创二代”,调和社会矛盾吧。“权二代”应鼓励并支持这种行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什么是创业孵化、什么是投资,政府干什么,怎么引导民资和银行进入创投等等通俗的讲出来、做科普。这是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让大家认识我们的标准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