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必须有效动员社会资金和资源踊跃投入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依赖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交易。内部的管理依赖于企业家精神和职业化经营团队,他们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得到稳健提升。而外部的交易依赖于那些作为替人经营资金的金融服务机构(人士),因为他们最知道资金的最佳流向,最了解如何与企业和项目打交道,让投资得到最好的回报。破解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难题,需要我们更为精细化的股权营销战术,能迅速将项目诉求精准的传导到目标投资者手中,并能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以系统动员的方式、诱导机制、提醒和催促购买企业股权。这需要一个交易的市场。将非上市企业的股权转让场所,变成了一个MARKET。 不要一谈营销,首先想到我把这块肉,怎么卖给一个素食主义者。
谁会购买你的股权?股权营销目标对象是公司股东、已经充分做好交易准备的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营销的东西是公司的股权。但股权营销必然存在于品牌营销阶段之后,因为只有造成人们对企业品牌在现阶段的推崇,才能将其演绎成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对人类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较容易建立信心,而让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建立信心,必须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惯性。这是许多创业企业获取大量资金跟进的核心秘密。企业只有做好股权营销,企业的价值才会逐渐被被投资者所了解并认可,资本市场才会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资金,一个谋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种动力的。因此,我们说公司要发展,一方面要做好产品营销,就是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这需要好的客户管理体系做支撑。但企业仅仅依靠好的产品,已不足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还要塑造品牌,还要做好股权营销,就是把公司股权也看成产品,向投资者销售股权,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资者购买公司股权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和成就感。这需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做支撑。
企业营销股权的原则是:既要得到所需资金,同时又使出让给投资者的产权份额最小。但投资者和企业各自掌握的企业信息有差异。企业究竟是好还是差,投资者拥有的信息要比企业现有股东少。虽然企业向他们推销产权时,他们可以选择用一定的投入对企业进行评估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减少自己的信息劣势。但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使投资者产生困惑,并对企业募集资金产生不利影响,反映在为了能够出售股权而不得不适当降低溢价水平。另外,投资者看项目是有成本的,除差旅支出外,影响投资者评估成本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及管理层的信息有多少已经可以低成本或免费获得。(这将是企业和个人品牌力作用的点);二是取决于企业所归属的行业内在复杂性程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开发互联网新生态商业项目进行评估成本要高于对百货公司的评估成本。也正因这些因素,导致互联网项目融资成功率不太高。结论:要想卖出你的股权,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投资者对这类项目的评估成本。
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估,也就是入股定价问题。这是股权投资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是双方之间谈判的重要基础之一。虽然,企业估值有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企业在股权融资的运作时,投资者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方面,也要认可初创企业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价值,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要对价格能接受。但好的价格都是“谈”出来的,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参与者的“艺术”。关于入股定价,企业也对投资者有所着重。比如企业未来投资人的品牌效应、以及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无形价值。尤其是初创企业,只要在合理的估值范围内,不会就估值的问题和投资者过分计较。而且,管理团队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上,对企业的估值相信专业的投资机构会有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估。许多创业者也很希望目标投资者自由报价,双方协商,合作共赢。假设融资到位后,初创企业通常的做法都是较为高调的充分利用融资成功对公司品牌带来的正面刺激效应,再借助资金的实际投入,迅速激活现有的具备良好潜力的客户。市场端策划人员借助融资成功时机及其他热点、敏感点、事件等,利用广告、软文、口碑、炒作、新闻等多种方式,迅速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对于股权认购者不要轻易相信“什么都不缺,就缺钱”的鬼话。缺钱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没有?如果没找到,即使给了你钱,过不了多久你把钱花完后,还会来要的。同时创投公司也不要迷信投资决策委员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必然会产生互相牵制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样不仅增加创投公司的对项目的评估成本,也会丧失许多进入项目的最佳时机,最要命的是这样的判断多数都是不理想的。国外最著名的成功者都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委员会。
有位投资界的朋友今天问我,你是不是不相信对冲基金式的金融投机,能够长久的取得优异的业绩? 我说:需要精湛的炼金术!没有长时段的不可逆。未来的市场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在事先就判明,究竟哪一种将是“对”的。他说,是啊。我研究过投资历史上,所有的投资方法、流派和思想,它们都曾经适合于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市场。 一旦时代发生转移、市场发生变化,就不同了。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则需要大批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懂得西方理论又了解国情的创新型金融人才。鉴于金融资本阶级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创新,更需要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又红又专”的人才。其中从事股权投融资的专业人员之考核机制应在这个基础上去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