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时间:2006年6月-7月。
单位:ΧΧ化工厂。
事情经过:这是一个私营企业。与其它私营企业相比,这个企业在管理上的漏洞相对较少。但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企业主总是感到不满意。为了进一步改变企业面貌,厂部从另一个厂聘请了一位车间主任来替代现有的车间主任。这一做法引起了职工的广泛抵触。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企业管理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制度管理与行为管理。制度管理对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制度管理则是厂部的基本职能;行为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起着一定的作用,主要决定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特点与努力程度及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制度管理与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可以处于统一状态,也可以处于矛盾状态。但行为管理只能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而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由于制度管理状态不适应造成的生产经营中各种弊病。
三,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厂部的错误在于:
1, 没有明确的制度管理概念;
2,未能能明确区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制度管理不适应造成的还是行为管理造成的。
3, 把制度管理不适应造成的问题当作行为管理不适应造成的问题。
4, 前面既然诊断错了,治疗弊病的处方自然也开错了。本来应该由厂部负责并从制度上改进解决的问题,却要车间管理人员负责并采用外科手术的办法。
四,相反的案例及其分析:
在铁路上,对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视的,而且制度十分详细的安全规章与制度。但是,在运输生产过程中,违章的出现依然常见,因为违章而造成的事故层出不穷。对此,铁路高层管理者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职工还要违章,以至造成各种各样的事故呢?
而实际情况是,职工也是在基层管理者的指挥或安排下进行的违章,而且大多是被迫违章或自然违章。当具体的管理者发出违章指令或作出违章安排时,有时甚至是十分危险的指挥与安排时,职工就处于两难境地:听众安排与指挥当然是违章;不听众安排与指挥则是违纪。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自然只能选择顺从基层管理者了。
这是行为管理与制度管理处于对立状态,且妨碍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劳动状态的形成,但高层管理者却把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生产行为的出现归结为职工的原因,归结为制度管理方面的原因。诊断既然错了,处方自然也开错了,因而虽然千方百计,加大力度,总也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