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管理:决策中的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经验判断指人们凭经验已经掌握了一些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当人们要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出现时,只需要看这一事物的“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这样,以两类事件是否具有相似性或代表性特征为依据,通过事件A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评估事件B。

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搜索同类事件出现的结果,并以此作为推理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寻找规律或结果的概率分布的过程中,当代表性使得你忽视其他类型的相关信息时,它就会让你误入歧途,从而得到错误的信息,并导致决策的错误。这就是决策中的代表性偏差。

举一个例子,现在给你一份关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材料:这位企业家个子不高,显得有些清瘦,眼睛不大但目光犀利,他的成功来自于他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竞争动力,但是,自负的神气好像让他有些孤独。他有一个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周会花不少时间从事他喜欢的运动,请你猜测一下,这位企业家喜欢的这项运动是什么呢?选项有六个:

(1)快步走路;

(2)一项球类运动;

(3)乒乓球;

(4)一项田径运动

(5)网球。

按照一般的推理思路,你可能会选择网球或乒乓球,因为它们看起来具有企业家可能喜欢的运动的所有特征,但这却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乒乓球还是网球,他们都包含在“球类运动”这个更大的代表性范畴之中。

 心理学与管理:决策中的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偏差的主要表现是在搜集信息时忽略样本的大小。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事件特征或规律时,统计样本的大小具有重要而关键的意义。统计分析过程中,样本的数量愈接近真实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也就愈可信。也就是说,样本越大,其真实性越大;样本越小,其真实性越小。

我们分析事件的代表性,目的是对同类事件以往所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的概率分布,从而找出发生概率最大的结果即最可能发生的结果,为我们的决策服务。所以,在决策分析时,必须考察所有的同类事件样本,或者考察尽量多的同类事件样本。

比如,企业在做产品知名度、满意度或新产品上市前的消费者偏好之类的市场抽样调查时,有的企业采取拦截访问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无论怎样控制样本和访问的质量,这样收集的数据都不会对总体有很好的代表性。而采用随机抽样进行入户访问,则是较好进行总体推断的抽样调查方法。因为,拦截访问受到抽样地点选择的影响,受访者的样本群体结构与实际的总体群体结构并不会完全一致,因此通过拦截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就会出现代表性偏差。而且,如果我们趋向于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地得出结论,那势必动摇决策科学性的根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143.html

更多阅读

成功管理:天空中的一片浮云

周承标老师认为,企业管理,是一个庞杂广大的东西,企业走向成功也是无任何规律可言,更谈不上葵花宝典。人们常常崇尚一种运营模式,提醒应当坚守的两个底线,灌输所谓三大成功法则,五项基本原则,传授八大管理工具,指点十项具体措施,说是某某成功

跟孔子学管理:沟通中的以柔克刚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这个人持才傲物,说话有点刻薄不够委婉,孔子听说后就说:“子贡对人说话这样,他还能成为贤人吗?换做我,我就没时间去对人吹毛求疵。”  有的时候最快达到终点的方法不是最直接的方法,而

心理学与管理:一见钟情的首因效应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片面的感觉和知觉线索与为依据,对人与事物形成的心理反应。有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就是说,两个人初次见面,

心理学与管理:想起那只无助的狗

不知为什么,每当想写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只孤独无望甚至绝望的狗的意象,所以,还是赶快把它写出来。1967年,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狗做了心理学史上一个经典的实验,这个试验过程生动地演示了一条狗自我挫败的绝望

心理学与管理:阿里巴巴的感觉管理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对感觉器官的积极、适度和有益刺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在人们潜意识里面的潜能。

声明:《心理学与管理:决策中的代表性偏差》为网友海单纯洁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